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南陆良:龙海乡打造党史文化墙 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8日 20:58:00  来源: 云南网

党史文化墙

  走进陆良县龙海乡,一面面图文并茂、精练生动的党史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不少过往党员和群众驻足观看,这些彩绘和红色历史介绍再现了这里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场景,给沉寂的墙面增添了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窗口,这里不仅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地,还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

  陆良是云南省三大革命老区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的篇章。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陆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爨乡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时期继续开展斗争活动;在解放战争时期,陆良人民率先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龙海山区群众带头抗粮、抗税、反“三征”,组建民兵武装。1947年,民主人士杨体元在中共陆良地下党的引导下,率马街武装人员上山,签订了著名的“雨古协定”。随后,陆良龙海山区游击大队、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桂边纵第三支队”)、陆良中心县委、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相继在龙海山区建立。

  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党的英雄儿女用血肉之躯开辟了陆良的解放事业,200多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数百名革命群众惨遭敌人杀害;党的建设、党的军队建设等各项工作在这块根据地里热火朝天的开展,红色政权不断巩固。龙海山,不仅为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三支队在龙海山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云南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的革命老区。

  陆良县龙海乡充分利用主干道路两旁的墙体立面空间,进行规划、设计,选取与村庄环境相适应的颜色,保证墙体色彩与人居环境、自然条件的融洽,精心绘制了多幅党史题材墙画, 形成了“村中有画、画中有村”的整体风貌,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

  在陆良县龙海乡《雨古协定》签订地,张松柏老师搜集陆良地方史等文献资料,用墙绘还原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14日,龙海山区雨古村名代表与民主统战人士杨体元签订《雨古协定》的场景……

党史文化墙《雨古协定》

  “乡里党史文化墙建起来后,我们就组织中、小学生过来看一看、学一学,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非常直观实用。”龙海乡中心学校校长杨双良说。

  “现在一出门,就是一面面崭新的党史文化墙,人们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雨谷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保黑倮介绍说。

  “在这里不仅能休闲,更能上一堂鲜活的党史教育课。”村民杨应若由衷赞扬,自从这个党史文化墙建成后,村民边散步边学党史,增长了不少知识,邻里之间也更和谐。

  “陆良县龙海乡着眼于创新党史学习模式,以文化熏陶为目的,因地制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党史文化墙,把党史文化墙作为实景教育的补充,让党史学习教育天天看,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陆良县龙海乡党委书记资雪华介绍。

  一面面“党史文化墙”跃然于村间巷道,扮靓了乡村环境、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处处可看、时时能学”。

  龙海乡作为革命老区,以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为依托,强化红色教育,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党史文化墙,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也为乡村构筑了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龙海乡还以党史文化墙为阵地,定期开展特色党日活动、支部书记讲党课、诵读党史活动,真正将党员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党史文化墙

  在活水乡沙锅村委会沙锅村中,刚落成不久的“党史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鲜红的党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连日来,陆良县的党员干部群众经常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活水乡沙锅村委会是陆良县人民政府临时旧址,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省较早建立的反蒋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蕴含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遗产,是红色的历史记忆。

  沙锅村即当时龙海山区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1948年7月建立了中共陆良中心县委,领导着以龙海山区为中心,包括陆良、曲靖、沾益、平彝(富源)、罗平、师宗、马龙7县的游击革命战争。后来又相继成立了“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龙海山区游击大队”等地方政权和地方军事组织,为云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史文化墙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沙锅村以美好生活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本村的红色革命历史,以红色党建、红色故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元素,绘制了党史文化墙,让单调的墙面变得生动活泼,发挥了“红色教育”作用,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党史学习教育被“搬上”了墙,让原本单调的墙面有了灵气,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新鲜的时代感让文化墙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和乡村振兴的“代言人”。

  “这是党旗,中间黄色的镰刀和锤头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一位带孩子的大姐正指着党史文化墙上红色的党徽告诉孩子。

  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党员张顺喜说:“自从这个党史文化墙建成后,我每天都会和街坊邻居一起边浏览边讨论我们的党史,以前对党的历史了解一些,但思路没这么清晰,有了这面党史文化墙,还真让大伙长了不少知识。”

  “这面党史主题文化墙成为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让红色基因深深地扎根在群众的心中。”来沙锅村观看党史文化墙的党员王建华说。

  “这些红色文化墙画得真好,把当时在这里战斗的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感觉跟看电影一样,村民闲暇时也能多看看,很有教育意义。” 沙锅村村民张海包边看边说。

党史文化墙

  沙锅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彭良说:“我们村打造了这个党史文化墙以后,我们随时随地能学习党史,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让党史教育随时随地入脑入心。”

  党史文化墙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图片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党员干部和群众驻足观看,不仅培养了党员和群众学习党史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激发了大家对新时期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墙”稳地气、以“画”鼓干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陆良县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墙面空间打造党史文化墙,一面面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党史文化墙,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成为陆良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新窗口,不仅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同时让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洗礼,让群众对党史学习教育入眼、入脑、入心,真正将党史文化“种”上墙,红色基因“植”于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陆良县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各基层党组织不断丰富学习载体,通过创新方式方法,专题宣讲、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多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切实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云南网通讯员 何玲芬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