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两会深观察 | 从“九龙治水”到“六水共治” 一体化治水机制如何打造 听听他们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2日 22:20:03  来源: 南海网

原标题:两会深观察 | 从“九龙治水”到“六水共治” 一体化治水机制如何打造 听听他们的建议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2日消息(记者 谭琦 伍英姿)1月4日,海南省召开“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把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将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保护好海南岛的“肾脏”。这场部署会也打响了“六水共治”攻坚战的发令枪,传递了海南坚持绿色发展和守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海南为什么要开展“六水共治”?海南近年来已经开展了哪些治水工作?治水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两会期间,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合推出深度访谈节目《两会深观察》,邀请了海南省人大环境资源工委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海南自贸港工作机构主任、海南省水务厅原副厅长、教授沈仲韬和三亚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德震做客访谈,为海南“六水共治”出谋划策,分享治水经验。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六水共治”为海南水质短板“打补丁 ”

为什么要开展“六水共治”工作?用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许多人听到治水的第一反应是疑问,海南水质究竟如何?据海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水质优良比例为 92.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我们全省的193个河流断面,优良率都达90% 以上,水质优良比例是很高的。”沈仲韬介绍,虽然海南河湖库和近海海域等水生态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国一流水平,但 仍有4%的河流断面水质仍处于劣五类, 水体治理工作还存在部分突出短板,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海南省人大环境资源工委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海南自贸港工作机构主任、海南省水务厅原副厅长、教授沈仲韬(左)做客《两会深观察》访谈。记者 谭琦/摄

沈仲韬认为,海南开展“六水共治”工作是为水质短板“打补丁”,是对水体全域一体化治理的有效探索,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需要。

近年来,海南在治水方面开展多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6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河长制,随后出台了《海南省河长制湖长制规定》,这也是全国首个以河长制湖长制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海南还开展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加强了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开展全省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绘制幸福河湖的崭新画卷。

治污不仅是建污水处理厂 应重视农业面源污染

在“六水共治”工作中,“治污水”被放在首位,是“六水共治”攻坚战需要攻下的第一个“碉堡”。

“治水工作的开展,表象在水里,根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是管网。”沈仲韬提出,“水脏、水多、水少”是目前水生态环境遇到的主要问题。“污水是水环境质量的最大原因,也是水问题的体现。”沈仲韬说,治污水是保障水安全的前提,也是“抓节水”“优海水”的关键。

“治污水”怎么做?沈仲韬认为治污水并不仅要建设污水处理厂, 更要从污染源头开展治理。“实际上,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对水生态的污染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沈仲韬认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排放是污水 来源的大头,应该得到重视。

“农业面源污染应该要作为治污水的重点。”沈仲韬介绍道,农业面源污染在河流污染产业分析中占比高达 60%。“首先我们要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和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对水的污染。”沈仲韬建议,污水的治理还是要进行全域的部署,综合考虑海洋陆地、水里岸上、上游下游的关系,全岛进行统筹治理。

三亚摸清污水“家底” 开展管道排查修复建设

在“治污水”工作上,三亚早已迈出了一大步。“‘十三五’期间,三亚加大投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目前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40万吨,我们的日均处理量 30万吨,每日还有10 万吨的富余。”孙德震介绍,2021年三亚开展了中心城区雨污管网的排查修复建设工作,全面排查三亚中心城区176平方公里雨污管网现状,摸清了地下管网的“家底” 。

“三亚坚持‘项目为王’,以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六水共治’。” 孙德震说,目前三亚 正在对高水高排、管网清淤检测修复、雨污水调蓄、排水智能管控等4 类共计12个项目立项,投资估算20亿元。 这些项目将彻底解决三亚 主城区雨污混排、直排、雨天溢流的问题,从根本上化解污水污染河流水体 问题。

“三亚还开展了主要河流流域和近海海湾的养殖池塘的清退工作。”孙德震说,三亚加强养殖污染的管控力度,去年完成了禁养区5 583亩的养殖池塘清退,并及时恢复种植了1100多亩的红树林。今年计划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退果还林,恢复水源涵养林。去年以来, 三亚还开工建设了9条独流入海河流 的清淤疏浚,堤防建设,水环境提升, 水生态修复工作,污水治理初具成效 。三亚内河湖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地表水优良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实现了100% ,7条城市黑臭水体,均实现了“长制久清”的治理成效认定。

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极致

在“六水共治”工作中,沈仲韬认为节水工作也同样重要。“节水就是治污,这是一体的工作。”沈仲韬说,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

“首先考虑是否能实现资源化利用,不能利用再处理。”沈仲韬认为,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有很大的潜力,要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极致,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资源化利用,例如养殖废水实现还林还农、农村污水可以作为有机肥 ,不仅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对土壤肥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三亚是“省级节水型城市”,在节水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三亚在法规制度的建立、管网漏损排查和再生水利用方面都开展了多项工作,目前三亚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6%。”孙德震介绍道,三亚先后出台了《三亚市节水统计调查制度》《三亚市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三亚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健全节水法规制度;三亚通过加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进一步降低管网漏损率, 2021年全市管网漏损率为8.67%,较2020年下降了0.7 个百分点,低于控制指标10%;三亚完成了71家节水型单位评定,全力推进节水载体创建。

沈仲韬也呼吁市民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在生活和生产工作中积极参与节水,随手关水龙头、购买节水型器具等都,为“六水共治”做贡献。

三亚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德震做客《两会深观察》访谈。记者 伍英姿/摄

从“九龙治水”到“六水共治”有哪些妙招?

“六水共治”强调的是“共”,如何摆脱“单兵作战”的模式,切换到多方合力的团结协作治水。

“首先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下功夫’。”沈仲韬建议,“六水共治”是系统工程,要先搭建规章制度的框架,将选派精兵强将加入攻坚战中,对多部门的工作进行衔接。在规划方面,要对前期项目、市县规划和部门规划等内容进行“战略图”的制作,理出时间表、路线图,完善监督制度,对各项工作开展评价。此外,沈仲韬还提到要建立相应的水价制度,将污水处理费、污泥处置费、再生水利用的成本加入,构建人人参与节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治水一盘棋”的构建上,三亚也探索出一条从“九龙治水”到“六水共治”的实践道路。

“去年,三亚创新供排水、再生水统一建管的市政管网管理新模式,推进“厂网河湖库海”治理一体化。 ”孙德震认为,治水一定要有规划为引领,用系统的思维,以项目为抓手打一套组合拳。紧盯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农村污水等污染源,多管齐下,全面控制外源污染。

在城市管网建设管理方面,三亚形成了建设、管理、维护一体化机制,以三亚环投集团为载体,打造全市统一的建管平台,解决了治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此外, 去年三亚陆续出台了《水资源管理办法》《饮用水源保护办法》《三亚河生态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强 治水工作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学习“浙江经验”发挥海南特色

提到“治水”很多人都会想到“浙江经验”。“实际上浙江的治水经验对海南是完全合适的。”沈仲韬说,浙江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治水办,将相关部门统筹开展治理工作。“我们在浙江的基础上多了一个‘优海水’,这也是根据海南自身的自然条件进行的创新。”沈仲韬认为,海南在学习“浙江经验”的基础上,要针对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具体要求,进行创新和发展。

水生态环境是三亚最大的本钱和最有竞争力的资源。“三亚在城市建设和开发建设当中,特别重视做足水的‘文章’。”孙德震说,三亚在治水过程中,紧紧围绕河流生态化和提升宜居环境的目标,在保护中开发。“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不仅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了三亚城市的竞争力。”孙德震称,三亚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从规划阶段到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中央商务区围绕着三亚河与月川湿地公园进行规划;崖州湾科技城围绕着宁远河流域规划园区;海棠湾以藤桥东西河为轴线提升水生态景观。

“来三亚河走一走,感受三亚河畅、水清 、岸绿、景美的治水成效。”孙德震在访谈中,也邀请市民游客来到三亚河,欣赏沿岸的风光,看一看白鹭齐飞,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

“水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沈仲韬认为,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就是治理和开发协调统一的典型案例。沈仲韬建议,海南在水生态环境的治理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利用,寻找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实践途径。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动社会公众力量,引导志愿者、市民、企业等加入巡河、管河的工作中,当好“治水侦察兵”,实现治水工作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六水共治”怎么做?听听他们怎么说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2 日消息(记者 谭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六水共治”攻坚战被列入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 。“六水共治”也成为海南两会期间的热词,受到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举全省之力打一场“六水共治”攻坚战,争取两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年剿灭劣V 类水体、五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今年要以流域为单元推动一批河流综合治理,启动县域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67%以上。

在省两会举办的“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上,20多年坚守在排水一线的省人大代表陈清琪对城市地下管道尤为关注。陈清琪 认为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层组成部分,在城市基层基础设施大规模深入建设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陈清琪此次提交了关于科学制定城市地下管网发展管理细则的建议,希望通过各部门协力共管,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城市管网的管理工作,合力解决目前多头管理和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解决城市内涝难题,让海口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好上加好。

“‘六水共治’被写入政府报告中,意味着从今年开始,海南的治水工作全面进入到新频道、新阶段、新篇章。”海南省水务厅厅长王强介绍,“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结合海南治水面临的4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治污先行”的重要攻坚思路。污水处理工作是最具复杂性、综合性,短板最突出的,也是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的一项任务。按照 5年3步曲的路径,今年海南将农村城镇污水处理作为治水攻坚第一个“碉堡”,打好“六水共治”的首场战役。

省政协委员、台盟海南省直支部副主委林艺青也同样关注“六水共治”中污水治理的问题。“在加强‘六水共治’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议海南应该采取具体措施整治农村小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改进和科技手段运用等层面强化治理效果。”林艺青说,比如,提升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以科技力量助推小流域精细化管护。

针对“六水共治”工作,省人大代表、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介绍,今年昌江计划开展全流域“治污水”工作,将污水管网、供水等问题都列入工作清单中,一项一项地开展针对性治理工作,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治水工作当中去。

>>点击进入海南两会专题(谭琦 伍英姿)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