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角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视角 >> 正文
【云视角】“引雁归巢”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的做法亮了!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18:08:00  来源: 云南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破解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培育和用好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日前,记者从云南省委组织部获悉,云南在全面总结近年做法成效的基础上,将全面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持续回引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云南省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省农村将回引优秀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各3万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引雁归巢” 云南试水先行

  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也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现象出现。尽管不乏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团这样外来人才组成的“智囊团”,但长远来看,本土人才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乡村人才“归雁”工程,简单理解就是回引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振兴家乡。

  事实上,从2018年起,云南在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作中,就启动实施了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依托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发现、培养和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新路径。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实践,我省已经探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路径,“归雁”工程正是对此前政策的延续和深化。一起来看看,云南如何“引雁归巢”?

  搭平台 用好人才“孵化器”

  2018年,刚从普洱学院毕业的周先华和身边的同学一样,准备回到家乡临沧市双江县备考公务员。同年8月,他接到一通来自乡党委领导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到村上发展,并有意将他培养为村干部。

  经过三天的思考,从未想过回村发展的周先华决定试一试,吸引他的不是稳定的收入和可观的待遇,而是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家乡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的成长空间。

周先华(右一)参加忙糯乡年终考核会议 (受访者供图)

  由于乡村治理经验不足,周先华最初从村委会民政助理员做起,边学边干,青年人才党支部的培训让他对产业发展、家乡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2019年,逐渐熟悉了农村工作的周先华,被选举为忙糯村党总支副书记。任职后,周先华又先后回引了三名大学生,在2021年换届选举中,忙糯村村“两委”班子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5岁。

  在云南,像周先华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以来,仅临沧市双江县就“回引”了161名年纪轻、学历高、眼界宽、思路活的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致富能人等回村任职。

  为了“引雁归巢”,云南在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成立了青年人才党支部,承担起“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联系回引外出优秀人才、培养锻炼村级后备力量”三项职能,成为人才“孵化器”。

  对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管理的人员,采取政治学习、见习跟班、设岗定责、定期培训等方式集中培养,把农村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组织中来。

  强保障 打消回引人才顾虑

  对于很多优秀青年而言,回村建设家乡,意味着要放弃在城市的待遇和机会。为打消回引人才的顾虑,省委组织部通过明确岗位待遇等方式,增强优秀人才回乡工作创业的意愿。

  各地安排回引对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者主任助理,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培养锻炼,任职期间参照当地村级副职标准发放报酬待遇。经过考核,条件成熟的推荐为村干部人选,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

  为了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玉溪市在全市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村干部待遇大幅提升,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

雷应周入户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待遇和外面的工作差不多,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有更多倾斜政策,对于毕业生的确很有吸引力。”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的雷应周在外工作几年后,回到家乡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成为镇规划中心的一名编外员工,在镇党委领导的动员下,雷应周参与了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高票当选赵米可村党总支副书记,并利用自身特长帮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助农增收。

  在雷应周看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两委”的岗位会成为更多优秀人才争抢的“香饽饽”。

  2021年换届前,全省共回引农村优秀人才13576名。通过换届选举,共有6679名优秀回引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占回引人才总数的49.2%,其中一大部分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还有8797名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的本土后备力量当选为村(社区)“两委”成员,两项合计占全省新进人员总数的30.24%,1464名回引人才直接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传帮带 让“归雁”变“头雁”

  “回引只是手段,关键是要把优秀人才真正培养起来,使用起来,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当前部分地区确实也存在回引人才流失的情况,究其原因,有待遇低的问题,也有培养跟不上、工作不适应等情况。

  要实现人才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除了待遇等保障外,还需要打造人才培养、成长、使用为一体的人才生态链。

玉溪市新平县老白甸村副书记普杰带头引种大棚辣椒,辣椒长势喜人。

  为此,云南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除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外,还同步建立“导师帮带”制度,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乡情、村情、民情和村级事务的运行程序规则,实现迅速成长。

  “刚接手工作时脑子一片空白,村民提出的问题很多都回答不上来。”周先华说,乡党委领导、村支书帮带让他逐渐熟悉村务管理,从上级部门定期组织的培训中,他也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再加上作为本村人的天然优势,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就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岗位。

周先华带领村民找项目、谈合作,建起了食品加工厂。

  当选村干部以来,周先华也获得了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了到临沧市委党校学习外,上级部门多次组织村干部到沧源、耿马等邻县考察乡村旅游项目。去年,他还有幸到清华大学学习一周,授课老师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理念让他深受启发。

  随着工作走入正轨,有见识、有闯劲的他带领村民找项目、谈合作。短短两年的时间,村里引入了肉牛养殖企业,还依托沪滇帮扶项目与邻村合作创办了一家年产值2000万元的食品加工厂,预计今年5月投产,至少将带动50名本村村民就业。

  “通常愿意回乡的优秀人才,一般都不缺干事创业的热情,更不缺建设家乡的情怀。”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要真正留住、用好这类人才,一定要为他们搭建施展舞台、提供成长平台、畅通晋升渠道。

  为此,云南建立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岗位,专门招录(聘)优秀村(社区)干部。今年以来,随着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在全省推行,村干部待遇又得到了显著提升,让更多优秀人才能看得到希望。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才,政府部门也会给予项目帮扶,支持他们返乡创业,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未来,我们还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提升相关激励措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回到家乡、回报家乡,推动乡村振兴。”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统筹:刘晓颖 李洁

  记者:期俊军

  设计:陈洪涛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