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盈江县,刀安仁是一张不得不提的“名片”。
9月26日,云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刀安仁故居,刀安仁雕像坐落在中间,上面写着孙中山对他的点评——“边塞伟男 中华精英”。驻足于此,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爱国爱乡、热爱民族文化、追求祖国统一强盛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一生浮现在眼前。
刀安仁(1872年—1913年),又名郗安仁,字沛生,出生于干崖土司世家。1891年,19岁的他就被任命为干崖(今盈江县)第21任宣抚使司,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投身到了抗英斗争中。当年,英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干崖铁壁关地区,刀安仁带领各族群众与英军坚持斗争了8年之久,谱写了边疆各族人民戍边卫国的壮丽篇章。
然而,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清朝廷昏庸腐败的残酷现实下,刀安仁决定走出国门,探索救国之路。在游历到新加坡时,他看到新加坡橡胶树满山遍野,“实业救国”成为他心中的第一条救国之路。刀安仁当即购买8000株橡胶种苗和一批桑苗运回干崖种植在新城凤凰山,“发展实业、光复民族”的救国理念就这样悄悄地植根在边境各族群众心中。
多年的游历让刀安仁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1906年,刀安仁与二弟刀安文率10多名傣族青年男女不远万里辗转抵达日本东京,拿着革命党人秦力山的介绍信拜见了孙中山和黄兴,在二人的影响下,他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1906年5月,经吕志伊介绍,孙中山主盟,刀安仁和其弟刀安文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把带去的10多名傣族青年分别安排去学习军事、政法、纺织、橡胶加工等专业,为开展革命和实业救国培养人才。
1906年,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支持下,刀安仁回国筹办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1910年,由刀安仁带领的汉、傣、景颇、 阿昌、傈僳、德昂等各族人民组成的滇西国民军昼夜兼程赶到腾越,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腾越起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在腾越的封建专制统治,宣告成立了“滇西军都督府”。接着,刀安仁倾其家产,筹措大量军费,支援起义军向纵深发展……
“在封建帝制时期的少数民族土司官吏中,像刀安仁这样觉悟早、进步快的并不多见。他团结各族群众抗击侵略者、发展实业救国、创建学校培养人才、团结各族群众抗击侵略……这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他是做到这些的第一人。”新城乡宣传委员李明介绍道。
如今,在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峰脚下,许多有关刀安仁的痕迹已被岁月隐埋,唯有刀安仁故居依然屹立,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刀安仁故居即为干崖宣抚司署,始建于清康熙31年(1692年),坐东向西,土木结构,原占地面积33.5亩。原为四进院落官衙式建筑群,后遭破坏,部分被损毁,仅存正堂、二堂、三堂及部分厢房。
李明表示,刀安仁故居是明清封建王朝统治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2008年以来,盈江县对刀安仁故居进行了规划建设,重建了正堂,并对幸存的二、三堂及厢房进行了修复,故居目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陈展面积1000平方米,分8个展厅,另有1间文物库房、2间办公室、1间值班室等。2009年,刀安仁故居被命名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德宏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为省级社科基地,2019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近年来,依托刀安仁故居,盈江县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搭建活动阵地、宣传教育阵地,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目前,共有新城乡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队、新城乡傣剧文化传承保护志愿服务队两支志愿者队伍依托故居开展志愿服务。”李明介绍,刀安仁的孙子刀承衍、侄孙刀承国作为志愿服务队的主要讲解员,常年坚守故居,为游客免费讲述刀安仁的生平,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在元旦、清明、国庆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队无偿为各级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覆盖到方方面面。
据介绍,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日等,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队已为各单位、各行业部门、各级党组织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义务讲解50余场次,为各类团体、散客无偿讲解数千人。
此外,新城乡是傣剧的发源地之一,乡内两支傣剧队成员则自发组成了傣剧文化传承保护志愿服务队,常年在故居内免费开展傣剧教学和义务演出,为广大群众展示民族文化。
“如今修缮后的刀安仁故居拥有了‘多种身份’,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及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工作,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新城乡新城村党总支委员会组织委员刀桂秀听着刀安仁的故事长大,看到刀安仁故居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新彩,她甚感欣慰。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段苏航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