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云南怒江绿色香料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等8家单位完成的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Amomum tsao-ko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biosynthesis of flavor compoun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装了草果的染色体级别基因组,揭示了草果中特殊的香气和辣味的物质在不同组织部位、果实不同成熟时期的含量、调控基因和合成途径。
怒江草果基因研究结果登上国际期刊
该项研究为筛选和培育优异的种质资源提供了大量基因靶标,从源头上确保了香料品质并提高其产量,保证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草果是姜科豆蔻属重要的香料作物,也是传统的中药材。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广种植草果,取得成效。据统计,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42.6万亩发展到2021年111.4万亩,年产值4.03亿元,怒江州成为全国草果的核心产区,草果种植直接带动怒江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3个县市21个乡镇116个村,全州4.31万农户因草果产业脱贫摘帽,16.5万人在草果飘香中增收致富。
怒江草果基因研究结果登上国际期刊
通过近年的发展,草果已经成为了怒江州的致富“金果果”,是当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作物。
自2018年以来,在怒江州科技计划扶贫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化学生态学颜健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怒江草果的研发工作,解析草果基因组及相应的香气合成分子机理研究,并开发草果饲料和洗发水等日化产品,对后续草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殷洁 李寿华 马喆 刘宇丹 李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