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文明开远绽芳华|彝族花灯:唱出民族艺术 舞出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22:10:00  来源: 云南网


  午后的红果哨村阳光正好,在村里彝族传统花灯第5代传承人李建安和李应康的邀约下,不少村民来到寨子龙树旁的传习所进行节目排练。“从年轻时我们哥俩就在一起唱花灯,至今已有60多年了。”虽然已步入耄耋之年,李建安老人仍然声音洪亮,他告诉我们,花灯是彝族的传统艺术,过去几乎村村会唱,寨寨会舞,在本地传承已有百余年历史。

  红果哨村隶属开远市羊街乡红土村委会,是一个彝族聚居的传统村落。“花灯将歌、舞、剧融入一体,在过去婚丧嫁娶、丰收祭祀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整个开远彝族花灯曲目、调子、乐器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就是红果哨村。”红土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建荣说。

  随着悠扬箫声的响起,经典灯调《霸王鞭》开始登场。节奏多变的山歌小调、步调欢乐的舞蹈,以及四弦琴、二胡、火不思等乐器合奏相得益彰,演出者手持霸王鞭,不时转身、踢腿、敲击地面,欢快的节奏开始蔓延四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李建安介绍,彝族花灯音乐由声腔,曲牌两大部分组成,在艺术表现中相互穿插运用,各有特点和作用。根据不同的表现功能,可分为戏曲型灯调,演唱型灯调和歌舞型灯调三种,相传共有《过街调》《赏花调》《拜堂调》等36个灯调,乐器和男女舞蹈、唱腔的配合,有效地丰富了彝族花灯的表现力。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2017年,彝族花灯被命名为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李应康、李建安也分别被评为省级、州级彝族花灯传承人,对于传承,李建安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过去学习花灯都是家里的长辈唱一句,我们学一句,是家族式的口传身授来进行传承。”李建安说,要实现这一宝贵财富的传承创新发展,就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传承方式。如今村里传习所开办起来后,总共招收了24名学员,自己也整理形成了部分的书面灯调,方便下一步传播的复制学习,传习所也会组织学员外出交流,扩大彝族花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6月,红果哨村所在地开远市羊街中心校还引进了新版彝族花灯《霸王鞭》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利用“霸王鞭”去表现美和创造美,进行强身健体的同时,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实现活态传承,让莘莘学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蔓夫 杨曼青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翘楚 韩艳慧 谭雅竹 饶勇 马喆 殷洁 刘宇丹

责任编辑:郭小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