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我和我的家乡|小蚯蚓引出大产业 海口甲子镇农户养殖蚯蚓在“环保口 ”致富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21:10:17  来源: 南海网

原标题:我和我的家乡|小蚯蚓引出大产业 海口甲子镇农户养殖蚯蚓在“环保口 ”致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孙春丽

近日,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乡村振兴蚯蚓养殖示范基地举办益新村、甲新社区乡村振兴蚯蚓养殖示范基地第一批种苗成交仪式,甲子镇益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祥熙跟村民一起,高兴地接过手中崭新的百元大钞,这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 “第一桶金”,小蚯蚓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致富之宝 ”。

为了帮助益新、甲新两个村居养殖蚯蚓发展产业,甲子镇引进海南晟延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生产区为农户提供蚯蚓床,还专门购进一批 “大平二号”蚯蚓种苗供农户们养殖并提供技术指导。

村民在照料蚯蚓。孙春丽 摄

创新农光互补模式 发展蚯蚓生态养殖业

“你看,我们利用废弃的秸秆、荔枝杆、腐烂的菜叶、水果等,通过无害化处理,与城镇污泥等混合,加入生物制剂,在这里养殖蚯蚓,蚯蚓产生粪便,形成有机肥,可以供应旁边的蔬菜种植基地,他们的一些烂菜叶子又可以拿过来给蚯蚓,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串联起一条‘有机固废物预处理-蚯蚓养殖-提取医药原料 -蚯蚓有机肥’生态循环产业链,不仅带来生态效益,还有经济价值。”海南晟延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小龙说,该项目部分解决了农村污染物问题,也有效地改良了部分土壤酸化和硬化问题。

村民在照料蚯蚓。孙春丽 摄

钟小龙介绍,该项目2021年 3月开始立项建设,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投入3000万元。主要划分为自动一体化厂房、农光互补之蚯蚓生物资源化生产中心、农业废弃物资源生产中心、蚯蚓育苗科研中心、农光科研种植研发示范中心以及蚯蚓有机肥土壤改良示范区等区域经营。其中,投入使用的蚯蚓养殖基地面积为 100亩。

走进养殖基地大棚里,一排排光伏板下标准的蚯蚓田地整齐排列,每块地垄都铺撒着一层经过发酵的牛粪和难处理的庄稼秸秆,小蚯蚓则在土里不停地蠕动。养殖蚯蚓的基地大棚顶上有三层膜,包括生物膜、水蒸气膜和光伏电板,地底下还做了防渗透措施。将来,蚯蚓还可用以制作每吨价格约 10万-15 万元的液态肥,另外蚯蚓含有的蚯激酶还可应用到医药领域。

药用蚯蚓干。孙春丽 摄

“现如今益新村、甲新社区两个村集体乡村振兴蚯蚓养殖示范基地前期共投资65万元引进蚯蚓种苗 1万多斤,购买蚯蚓食用的秸秆饲料10余吨,两个村居的试验基地有13亩,每亩养殖蚯蚓 3300斤。经估算,养殖蚯蚓后每年可分别为两个村的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20万元。”陈祥熙说,村集体公司还开设脱贫农户务工岗位,助力群众就业增收,提供就业机会,公司现有固定员工 42人,其中10名为本地的脱贫户,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委、镇政府为了鼓励和引导各村居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地利优势,积极与落户在甲子镇的海南晟延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携手开展战略合作,采取 “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 ”的做法,组织甲子镇益新村、甲新社区“借鸡生蛋”开展蚯蚓养殖。为了引导农户养殖蚯蚓发展产业,甲子镇委、镇政府多次组织村民实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村民们觉得养殖蚯蚓有前途、企业有担当且愿意对村居进行帮扶,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参与到蚯蚓养殖中来。

日食垃圾100吨 排出优质有机肥

在甲子镇乡村振兴蚯蚓养殖示范基地,偌大的基地里,养殖大棚整整齐齐,这就是蚯蚓“工人 ”的“办公室”和 “住所”。

“别看蚯蚓个头小,产业前景却十分广阔。”陈祥熙介绍,在大棚内,不易分解的园林垃圾、农业秸秆、禽畜粪便和果蔬残渣等废弃物经过在混料车间的科学配比后,就会被运到养殖大棚,均匀地洒在蚯蚓上,成为它们的美食。蚯蚓们吃得快活,消解了垃圾,同时还能排出有机肥。

垃圾盖在蚯蚓上,蚯蚓住在“美食 ”里,蚯蚓粪排在其中,一层一层。尽管没有人为隔开,但也很容易分辨:蚯蚓没吃过的垃圾呈块状,手感硬且大小不一,蚯蚓粪则呈细小颗粒状,松软细腻。基地工人们眼见块状渐渐都转化成了颗粒状,就知道该为蚯蚓“工人”们 “加菜”了。

据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博士分析,海南的气候条件十分契合蚯蚓喜潮湿、温暖的特性,在这种气候中,蚯蚓消纳垃圾的速度更快,目前该基地的蚯蚓一天可以消纳 100吨的垃圾。而蚯蚓粪便制成的有机肥,含有更多的有机微生物、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激素,比常规的有机肥更有优势。

上海东方蚯蚓科技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银生介绍,在土壤中蚯蚓的存在对保持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蚯蚓挖掘土壤,使土壤变松,并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营造健康的土壤生态环境。据估计,如果15亩土地中有 100万条蚯蚓栖息,完全可以代替三个熟练的园丁全年每天轮流干八个小时的劳动,而且每年还可以获得1.8吨的蚯蚓粪肥。

生态养殖链形成产业互补 助力乡村振兴

甲子镇益新村委会村支部书记许振崇表示,下一步,该村将在村里的废弃小学开设二期,吸引更多的村里年轻人回到村里家门口务工,为乡村注入青年活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村民收入“第一桶金”。孙春丽 摄

“在这里工作比较轻松,而且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在蚯蚓养殖示范基地里,村民徐雪香正在养殖大棚里进行虫土分离。

小蚯蚓引出大产业,海口甲子镇打造蚯蚓养殖“试验田 ”帮助农户在“环保口”致富,有效地推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益新村、甲新社区等附近村庄的村民在这里就业,公司购买五险一金,他们除了拿到每个月的工资外,年底还有分红。”甲子镇经济发展办主任谢元告诉记者,企业进来之后,通过蚯蚓养殖产业,带动了村民就近打工就业,让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益新村、甲新社区蚯蚓养殖项目的落地,不但可以形成产业互补、公司和农户互补,还能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形成闭环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钟小龙在研究新品种的蚯蚓。孙春丽 摄

“我们的目标是田园变花园,产区变景区”。钟小龙表示,农光互补模式是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负碳循环农业模式,以 “项目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 ”的协同发展模式,解决甲子镇农户就业与增收。该项目未来计划建设世界蚯蚓全产业链产学研示范基地、中药种植及加工厂、乡村振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科研及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教育及乡村文旅,解决100-200人就业问题,增加产业税收 500万元以上。(孙春丽)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