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志坚:广东主动深度对接香港澳门本地发展策略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也是深度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的举措。”1月13日,正值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四天,省政协委员、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接受南方网、GDToday记者专访,分享自己有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也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的内容进行解读。
广东深度对接港澳发展策略
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是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提及的重点工作之一。李志坚指出,这就意味着广东需要对深港、珠澳之间的协同分工进行研究。
报告中提到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李志坚认为,深港口岸经济带是香港、深圳之间由地理区位邻近迈向经济社会融合的重要抓手,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点睛之笔。但李志坚也指出,深港两地在产业发展方面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在经济合作上要充分发挥两地的各自比较优势,在产业布局上更多从产业生态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角度出发,避免重复布局和资源抢夺。
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也离不开与珠海之间的协调配合。“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即综合旅游休闲业与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文体四大重点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争取未来非博彩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六成比重。“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梳理重点产业环节链条,研究珠海与澳门之间的协同分工。”李志坚认为,未来广东可以根据珠海尤其是横琴的产业发展实际配合澳门特区的发展策略,系统性研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形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引进来”提供枢纽平台。
横琴、前海、南沙带动粤港澳合作
“最近我围绕南沙在大湾区发展中的作用定位,组织和参与了许多调研,并向会议提交了关于支持南沙建设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带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李志坚介绍,提案的核心内容是南沙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要对标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查找不足,从深化制度创新、聚焦科技前沿、提升产业能级、服务人才所需着手,强化南沙国际枢纽地位和城市能级,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合作,在制度、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中形成合力,引领湾区和全省高水平开放步入新阶段。
对于前海、横琴的未来,李志坚认为,前海可以扩大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与香港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横琴可以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配套产业,为澳门长远发展、澳门珠海产业协同注入新动力,便利澳门居民生活与就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三大合作平台,横琴、前海、南沙在战略定位上应该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李志坚说。
首先要建设轨道上的黄金内湾
近年来,广东着力推进“湾区通”工程,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特别强调。李志坚指出,从“轨道上的大湾区”到“黄金内湾”,广东省正在着力打造一个一体化高质量湾区。
“无论已经实行的‘澳车北上’还是未来的‘港车北上’,都是‘湾区通’工程成效的重要体现。”李志坚说,“湾区通”目前围绕民生问题有许多亮眼突破,相信“湾区通”会带来深度的互联互通。他认为,这次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推进“港车北上”,无疑也将为将来香港居民到内地拓展业务、休闲度假或者探亲访友带来极大便利。
跨境交通一向被认为是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而本次报告再提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等优势,更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先手棋。”李志坚认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轨道交通其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极大拓展大湾区一日交流圈,让百姓的生活、工作和日常旅行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舒适,让人员、技术、资本等要素更加充分流动,是大湾区实现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引擎。
“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首先要建设轨道上的黄金内湾。”李志坚说,“黄金内湾”是大湾区高端要素资源聚集之地,是大湾区加快建设和发展的主引擎,因此也被报告着重提及。而要想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除了交通网,更要建起经济网。“在建设交通基建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经济要素的导入,让交通流量与经济要素高效融合。”
(南方网、GDToday记者 李心迪)(李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