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耿马芒团:5步流程11道工序,白棉纸在此浮沉了600年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8日 17:04:36  来源: 云南网

  一点一点把纸浆撕开,用双手迅速将水中的纸浆搅开,再用均匀棒拍打纸浆……走进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亲眼见证一片片构树皮是如何在傣族老人引弄手中变成了一张张白棉纸。

  今年70岁的引弄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造纸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引弄老人也记不清自己撕过、搅开过、拍打过多少纸浆……但她知道在纸浆的浮沉之间,构树将跨入时间长河重生成白棉纸。

  从树皮到纸浆演变的“魔法”,其实已经在芒团村流传了600多年。

  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地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以及“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11道工序,与《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枸树皮造纸术一致。

  在另一个非遗传承人艾影手中这项手艺又得到了新的延续,传统的白棉纸被她嵌入花草形成图案,成为了精美的工艺纸,并做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笔记本、扇子、灯笼、茶盒、手提袋等多种文创产品,这些产品远销上海,并出口泰国、缅甸等国家,可观的收入吸引村民纷纷向她和引弄老人学习手工造纸技艺,“现在村里好多人都会来学做纸,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引弄老人笑着说。

  600多年的传承,使这套手工造纸工艺已深深地植入了芒团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科技怎么演变,社会怎么发展,手工造纸技艺的文化符号已经嵌入当地人血液里,不断传承发展,“噔—咯!噔—咯!”来到村子里,捣纸声依然悦耳。

  目前,芒团的手工构树纸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画院的制定化、订单化产销模式,从几百到上千元一张的画纸正从佤山奔赴全国各地。

  云南网记者 吴沛钊 陈卓 通讯员李贵典 田晨星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