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艳的花、翠绿的叶、灵动的鸟儿……当云南彝族绣娘一针一线将带有几何图案、花鸟虫鱼、少数民族元素的彝族绣片与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背包、服饰、桌布、窗帘等一经融合,物品就有了与众不同的云南韵味。
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南展区,昆明难看工艺品工作室负责人曹彩梅将这份难得的“云南韵味”带上了展台。轻柔的丝巾被绣上了迷人的花朵,单调的手提包被绣上了简约的几何图案,生硬的笔记本封面也因为绚丽的彝绣色彩而变得时尚美观……曹彩梅带着近期制作的新作品亮相深圳文博会,一心想将彝族(撒尼)刺绣的美好和魅力传播得更远。
彝族(撒尼)刺绣也叫“撒尼十字绣”,彝语称为“拿窝”,是流行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针脚细密,工艺精湛,图案构思巧妙,组织匀称,色彩明丽……撒尼刺绣充分显露出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发展,如今的撒尼刺绣艺术日臻完善。
1999年,曹彩梅从设计公司辞职,开始重拾对撒尼刺绣的记忆,随后成立昆明难看工艺品工作室,正式进入刺绣行业,并坚持至今。她说:“我出生在农村,6岁开始接触刺绣,从小掌握了十字绣、平绣技法、编织毛衣等手工技艺,我想让这份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经过不断创新和尝试,从传统材料到款式设计,如今的撒尼刺绣已经越来越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只有把撒尼刺绣更好地融合进人们的生活,这份技艺才能得到长久的传承。”曹彩梅表示,撒尼刺绣按布纹的经纬运针走线,以斜十字针组成花纹,有单挑、双面挑、素色挑、彩色挑等多种手法。所绣制的多为背包、桌布、窗帘和花包头、花围腰、服饰花边等生活日用品。如今,昆明难看工艺品工作室制作的产品已经逐步走向20多个大、中城市,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
对于投身撒尼刺绣技艺20多年的曹彩梅来说,做好撒尼刺绣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责任。近年来,她曾多次与文产办、妇联、行业协会、各大院校等充分合作,培训妇女刺绣、编织,带动民族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将刺绣技艺和编织技艺、布艺等进行融合发展。曹彩梅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携手业界设计团队,通过校企合作,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每一件刺绣作品都像是一个个绽放的生命,它们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细腻精巧的刺绣技艺,与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建立起一份连接,也在发生着对话。”在曹彩梅看来,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品,能够因为精致刺绣工艺的加持和精美绣片的装点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她带着撒尼刺绣技艺和产品走进深圳文博会的意义所在。她希望通过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撒尼刺绣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未来,曹彩梅还将不断尝试和创新,让撒尼刺绣更加“自然”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统筹:刘成 锁华媛 孙于婷
策划:罗蓉婵 段琪宇 唐莉娜 曹璐
记者:龙彦 贺凯 张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