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视角】胸前的赤诚 心中的火热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1日 15:48:00  来源: 云南网

在云岭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影。他们的形象,在一次次艰苦奋斗中生动起来、升华起来。

用赤诚擦亮胸前的党徽,以信仰点燃心中的火热。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想把心里话对党说
 
 

走进“山水如画、绿意盎然”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广场上的一块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班洪乡八位老支书传看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周灿 摄

时针拨回两年前,2021年8月20日,在下班坝的村广场,当地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一件大喜事——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回信了。

“我颤抖着双手接过回信,兴奋地与其他几位老支书竞相传看,老支书们有的激动得说不出话,有的激动得掉下眼泪……”班洪乡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说道,当时整个阿佤山都沸腾了,大家敲响木鼓、载歌载舞,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发自肺腑地喊出:“总书记西代勐!共产党西代勐!”(在佤语里,“西代勐”是“很好、极好”的意思)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班洪、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名老支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有的任职长达30余年,他们一任任接续奋斗,见证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阿佤人民实现“千年跨越”的伟大成就。

老支书胡德学。沧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几十年来,10位老支书怀着爱党爱国、赤子忠诚之心,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组织群众参与水库的修建工作,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带领人民群众开新田修沟渠,大力发展茶叶、坚果、橡胶、甘蔗、辣椒等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带领群众修建乡村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种植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佤族儿女们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10位老支书的爱党爱国、赤子忠诚之心,不只是佤山儿女的心向党的缩影,还彰显着佤山儿女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决心和信心。

老支书胡赛金经常向群众讲:“党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过去我们阿佤人民的日子过得很艰苦,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支书陈忠华也颇有感触地说:“1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处处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党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将继续努力,跟大家一起,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37年坚守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我叫农加贵,是落松地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

他朴实而自豪地自我介绍道,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农加贵在给一年级、学前班的学生们上数学课,新华网 赵普凡 摄

1986年,20岁的农加贵独闯“大山禁区”,当时人人避而远之的“麻风村”,成为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的第一位老师。此后的37年里,他用不变的坚守,参与并见证了乡村教育“蝶变”,用自己的知识、善良和坚持,用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让这里的孩子感受到人间温暖和大爱情怀,打开了“麻风村”通往外界的窗口,照亮山村孩子前行之路。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让我实在迈不开逃跑的步伐,一咬牙就决定留了下来!”那年秋天,农加贵成了“那边那个村”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第一个愿意进村常驻的“外人”。

这一留,就是37年。37年的坚守,践行着党的根本宗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孩子们有书读,为了让农加贵安心教书,村民从每月的政府补贴中自发地凑足35块钱给他加工资。为了帮他消除顾虑,他们将凑齐的钱用甑子蒸过、高温消毒后才请医生转交给他。每次收到这些零零散散的钱,他都特别感动,钱不多,但情谊很重。村民们的帮助和付出,更加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村民们对我那么好,我不能辜负他们。村民们需要我,我没有理由离开。”

学校从最初借来的20多平米的医务室,到土木结构的简陋校舍,再到现在拥有教学楼、篮球场、小花园、小水池一应俱全的“美丽校园”,30多年来,农加贵见证了学校的巨大变化,也参与到落松地村的建设发展中。

他被誉为“深山明灯”,荣获“全国师德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被称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面对荣誉,农加贵始终认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唯一自豪的是,我来了之后,落松地村的孩子一个不少,都读过书!”

“假如我退休了,学校还需要我,或者村民们还需要我,我还会一直再坚持下去。”37年扎根大山,农加贵不畏艰苦育桃李,把满腔热血洒向三尺讲台,用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打开了“麻风村”认知外界的窗口,守护着一个个山里的孩子,书写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动人篇章。

 
战毒守边的女警“应红”
 
 

她时而冲在查缉现场,时而电脑前敲敲打打。在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军赛边境检查站,有一名女警格外惹人注目。“95后”的王应红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受访者供图

“这里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达到55摄氏度,路上的沥青都能被晒化。”王应红所在的军赛边境检查站常年高温闷热,执勤民警们穿着厚重的防弹衣、作训服,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日常检查工作。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王应红却每一次都主动冲在前面,爬货车、钻车底、执夜勤……

2019年9月,正在对过往旅客进行查验的王应红,将一名男子带到重点检查区域,并对该男子携带的行李箱进行检查。突然,她发现行李箱重量异常,当即作出反应,在同事们的协助下,从行李箱内查获毒品1.049千克。这是她到二线检查站后,第一起独立判断查获的案件。

在查缉骨干的“传帮带”下,王应红在查缉过程中愈发娴熟。从警以来,王应红参与多次缉毒大比武行动,先后参与毒品查缉任务80余次,查获毒品累计60余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我只是选了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报效国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冲锋一线义不容辞!”王应红说。

为了快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王应红“文武兼修”全力“充电”,就如同在缉毒战场时的骁勇,凭借着一股自身的“倔劲”逐渐往政工领域扩展,掌握协调抓牢单位新闻宣传报道、队伍规范管理大进步示范区创建等重点工作。

受访者供图

针对驻地的实际情况,王应红还兼任着单位法治宣讲员,和同事一起组建法治宣传小队,深入到沿边的街道、村寨等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她同时担任军赛边境检查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解说员,用她的方式展示着军赛边境检查站的在民族团结创建中的亮点工作,展现了新时代移民警察风采。

成为移民管理警察以来,王应红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最美国门女警”“云岭国门成绩突出女警”“优秀新闻宣传报道员”等殊荣,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移民警察的“硬核”担当。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在于拼搏。王应红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新一代移民管理警察,她将始终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怀揣着滚烫的初心奔赴一个又一个人生战场,用忠诚和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她“南征北战”守护生命
 
 

她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冲锋在前,用一次次“南征北战”的经历,诠释着职业的担当,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钏丽波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正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驻点医疗帮扶的钏丽波立刻提交请战书,并和同样身处防疫一线的丈夫将2个孩子托付给父母,毅然选择了远赴前线支援湖北抗疫。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供图

援咸宁期间,她与云南省医疗队和咸宁医务工作者共同奋斗30多个日夜。凯旋后,她多次参加云南省危重新冠患者抢救。钏丽波知道,作为一名党员医生,冲锋前线是她每一次的必然选择。

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伤员救治;2015年组织医院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ECMO治疗;2022年春天,她报名云南省援沪医疗队,再次奔赴前线;2022年12月以来,她作为云南省新冠疫情救治专家组成员,奔赴各地指导防控与救治……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在钏丽波看来,她总是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愿希望能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这不是冲动,是她在平时不断精进医疗技术的底气,更是她敬佑生命、践行卫生健康职业精神的医者担当。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供图

钏丽波还是一个善于学习、敢于进取的人,她先后到国内外重症科室学习,并把技术和经验带回到科室。她在医院率先开展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小儿先心病救治技术、肺动脉压监测技术等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成功抢救了大量极其危重的患者,为医院重症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中,钏丽波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先后荣获“云南健康卫士”“云南五一巾帼标兵”“云南青年五四奖章”、云南省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重症医生是患者的“守护神”,在救治每一位患者时,都面临着艰难挑战,但钏丽波从无怨言、决不退缩,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上随时备战,随时请战,始终奋战,坚定践行医者治病救人守护生命的誓言。

他们是党员,是9804.1万分之一,是点点星光,亦汇聚成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璀璨星河。

策划:杨萍 

记者:杨萍 夏方海

设计:张哲浩

编辑:杨春萍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网、中国民族报、云岭先锋、云南政协报、今日临沧

责任编辑:杨春萍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