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红色档案 抗美援朝云南记忆】赵建云:朝鲜战场上挖掘“地下长城”,细菌弹下死里逃生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08:00:54  来源: 云岭先锋

  原标题:赵建云:朝鲜战场上挖掘“地下长城”,细菌弹下死里逃生

图片

  70年前,《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70年后,我们将陆续发布《红色档案·抗美援朝云南记忆》系列微视频。

  听志愿军老兵讲述那段亲身经历,用镜头致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抗美援朝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战争很残酷,我们的枪炮比不过敌人。但我们万众一心,抛头颅、洒热血。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场面我至今难忘……”谈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今年93岁的赵建云不禁泪眼婆娑。在战场上,他和战友们奋力挖掘被称为“地下长城”的防御工事——坑道,遭遇细菌弹死里逃生。

图片

  赵建云回忆抗美援朝往事(袁海毅 摄)

  创造“坑道战”阻挡敌军

  1953年1月22日,赵建云和战友们乘火车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我们乘货运列车秘密过江,在列车上不开窗户、不出声。下车后,部队整装步行,即使刮风下雨也连夜行军。大约一个星期后,到达朝鲜西海岸驻防。”时隔70年,赵建云仍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数日后,天气转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三营八连副指导员的赵建云带领战士们挖掘坑道,阻止敌人从西海岸登陆。抗美援朝战争中,装备处于劣势的志愿军通过总结前期与“联合国军”的交战经验,结合战场地形,创造了“坑道战”战法,有效削弱敌人空投炮弹火力的杀伤效果。“先往山腰打进去,然后左右打宽,再往前推,往上打洞。坑道要求打两层,进去一层,再往上一层,前后都有洞,就意味着把山打通了。”据赵建云回忆,志愿军挖掘坑道是根据地形而建,基本高1.5米、宽1.2米,出口与战壕相连,便于策应、支援和运输物资,也利于战士藏身。

  战士们用铁锤、钢钎和十字镐一寸寸敲打、挖掘,用铁铲将泥土和石块一点点装在箩筐里,挑出来倒在坑道外。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山体中的花岗岩,岩石坚硬无比,要先交给打炮员解决。赵建云记得,一块2公尺宽、1公尺高的石头,需要3人共同作业。1人掌着钢钎,另外2人抡起大锤“当当”地敲打,打得石头直冒火星,打了10多锤一看,只凿出一个白印子。于是,抡起锤子继续狠砸,溅起的火星烫在脸上,如针扎一般,袖口上被烧出一串小窟窿。正砸得起劲,“当啷”一声,钢钎折断了,换一根接着打……

  面对体力和耐心的双重消耗和极限挑战,面对战士的心理包袱,赵建云不断给大家加油打气:“为了保家卫国,再苦的时间也不会长,好日子总会来的。”

图片

  赵建云1956年留影(云南省档案馆馆藏)

  三名战友挖坑道意外牺牲

  待花岗岩上终于被砸出一个小洞时,战士们就放入炸药引爆。每次爆炸后,坑道里烟雾弥漫,无法进入。但时间不等人,为避免进入坑道后呛咳,大家把衣服脱下来,挥动衣服驱散烟雾,继续砸石头、放炸药。

  赵建云记得,挖着挖着,炸药不够了,战士们就把主意打到美军的炸弹上。那时,美军天天在志愿军作业的坑道附近投掷炸弹,有些炸弹没有即刻爆炸,大家就想,何不把它们利用起来?一次,有连队就采取了这种办法,一人坐在炸弹上、一人拿着钢钎撬、一人拿着铁锤敲,还没等放入坑道,炸药突然引爆,三人都牺牲了。“组织得知这件事后,认为风险太高,不允许战士再使用美军的炸弹去挖掘坑道,要求部队必须等着国内的炸弹尽快运过来再继续。”赵建云说,尽管坑道不长,然而,仅第一层坑道的挖掘就耗时近2个月。

  “在此过程中,敌机经常来轰炸、扫射,我们只好边防空、边作业。”赵建云说,为早日打通坑道,战士们轮班通宵干。最终,全连干部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用5个多月时间完成任务。那段时期,生活条件差,坑道里阴暗潮湿,有的地方还会渗水。好在坑道内留有通风口,黑暗的地方点起油灯,每名战士都配发褥垫和火柴。战士们互相鼓舞、情绪高涨、信心十足,这项任务完成后,全连转为练兵,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图片

  赵建云荣获三等功的立功证明书(云南省档案馆馆藏)

  遭遇细菌弹死里逃生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志愿军攻打到“三八线”以南。当时,敌军表面提出和志愿军谈判,私下却经常出动飞机轰炸。特别是趁着夜晚进入我军防线,侦察扫射发现目标就投弹轰炸,甚至还投掷子母弹、细菌弹、三脚空心钉等,破坏志愿军的运输线路。

  早在安东(今丹东)待命时,赵建云就参与过“除四害”。但他没想到,在朝鲜战场,自己因美军扔下的细菌弹患上了疟疾。赵建云吃药治疗将近2个月仍不见效,卫生员也没辙,最后只能通过灌肠治疗,才慢慢好转。还有一次,赵建云和战友到营部开会。天气炎热,大家在半山腰的一排简易房外乘凉。敌机突然飞至,用机枪向房屋扫射,一排子弹打在地上,距离大家只有四五十厘米,险些当场送命。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赵建云获得“和平万岁”纪念章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授予军功章一枚。1958年6月,退伍后的赵建云回到通海建设家乡,荣获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970年,通海大地震期间,赵建云积极参与救援抢险,彰显了抗美援朝精神。“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我的小家庭现在过得也不错。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平安康是人民的幸福。希望我们祖国大家庭也和平幸福,大踏步奔向新时代新征程。”赵建云说。

图片

  赵建云荣获的朝鲜军功奖章(云南省档案馆馆藏)

  

个人简介
 

赵建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7月出生,云南通海人。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三营八连副指导员,荣获三等功等。

(记者 谭江华 袁海毅 通讯员 梁雪花 李伟 周鑫)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