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查出“腔梗”莫要慌,针药结合助安康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 19:40:04  来源: 东方网

原标题:查出“腔梗”莫要慌,针药结合助安康

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以及影像检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日益增高。并且,随着当今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在青年人群中就医时也会发现自己的头颅影像报告上出现了“腔隙性脑梗死”字样的情况。科学了解“腔隙性脑梗死”很有必要。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是指脑内血管末端的微小动脉的梗死所形成的梗死灶或梗死后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消除掉后遗留下小腔隙,腔梗灶的直径在0.2-20mm之间,多为3-4mm。尽管“腔梗”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范畴,但是,因为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面积比较小,所以对人体的影响也比较小。有部分患者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仅仅在体检时被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中,高发年龄段在60~70岁之间,患者中大多有高血压病病史,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腔梗为何也会在青年人群中发生?

以下几方面可能是造成青年人群中发生腔梗的原因:

一、脑卒中家族史。有研究表明:青年腔梗患者组中存在家族史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提示脑卒中家族史与青年人群中腔梗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二、存在不良生活方式。有研究表明:青年腔梗患者组中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作息无规律,长期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运动量小、体态偏胖、生化检查中胆固醇偏高,存在烟酒嗜好,都会增加青年人群罹患腔梗的危险机率。

由于青年人整体身体状况较好,基础疾病少,血管床功能较完善,侧支循环较好,并发症少,故而,罹患腔梗后相对预后也较好。但青年人作为社会家庭主力,更应积极做好腔梗的慢病管理工作,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

如何正确看待腔梗?

腔隙性脑梗死因其病灶面积比较小,故而对患者的影响较小,若病灶不在脑内重要功能区、则对患者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就更小了。所以查出腔梗既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建立起良好的慢病管理意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一级预防,并且在腔梗发生后尽早明确致病因素,做好二级预防,若能有效阻止当前病灶进一步发展,将其长期保持在目前程度,那么这个腔梗的问题对患者亦无重大不良影响。

如何对腔梗建立良好慢病管理?

一、控制原发疾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等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当患有这些基础疾病时,应尽量将相关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二、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品,并减少食用油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戒烟、限酒;日常要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控制体重;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激动、易怒等可能会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医药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凝、降脂、活血通络等药物、配合针灸等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定期门诊随访。

针灸治疗在预防腔隙性脑梗死进展中有何妙用?

1、 针灸可调神导气、疏通经络

腔隙性脑梗死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属于中风病的中经络范畴,可配合针灸治疗,

起到调神导气、疏通经络的作用。有一位72岁的张老伯一年前因反复头晕阵作伴左侧肢体乏力感前来就诊,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给予抗凝及活血通络等药物口服,并嘱患者每周三次来院配合针灸治疗,主要选取穴位有:百会、风池、完骨、天柱、左侧肩髃、手三里、合谷、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治疗2周后,张老伯自己觉得头晕比之前明显好转,治疗2个月后,张老伯感觉左侧手脚力气比起发病时变大了,走路活动都轻松了不少。从那以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张老伯坚持每隔三个月来院进行以10次为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加之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并合理使用相关药物,一年后张老伯复查头颅CT显示,原先腔梗病灶并无明显进展。

2、 综合运用多种针刺方法

除了普通针刺之外,在腔梗的治疗中,头针法、穴位注射法以及电针法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针刺方法。头针法是根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采用毫针针具刺激头部特定部位的方法。研究表明,头针针刺可以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缺血、缺氧的状况,使局部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促进修复脑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损伤;还能促进能量代谢,调节神经生长因子及脑血管炎性反应,抗自由基损伤,促进脑部病灶的修复及神经系统中枢部位的功能重建,从而治疗缺血性脑损伤。

穴位注射法是根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的方法。腔梗患者若伴有肢体乏力症状,可在四肢选取2-4个穴位,严格消毒、针下得气、回抽无血后注入活血祛瘀通络之中成药注射液,此法对改善肢体乏力,效果良好。

电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用电针仪输出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起到防治疾病效果的方法。腔梗治疗中,常选用的电针波形为疏密波或断续波,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因而此法亦对改善腔梗引起的肢体乏力感效果良好。

3、 巧施针刺治疗加强中风防治

若平时经常有头晕头痛、肢体发麻,偶有讲话不利索、肢体有乏力感之类的情况,可针刺手三里、足三里、风市、百会等穴位,以加强对中风的防治。

综上所述,若是查出“腔梗”,切莫过度惊慌,科学运用针药结合,合理饮食起居,注意调畅情志,并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对“腔梗”进行良好的慢病管理,有效阻止当前病灶进展,则对患者亦无重大不良影响。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沈利荣副主任医师)

(沈利荣)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