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海南周刊 | 水上婚礼、妈祖信俗、端午赛龙舟……带你感受疍家民俗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9日 10:50:11  来源: 海南日报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水上婚礼、妈祖信俗、端午赛龙舟……带你感受疍家民俗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学者、民俗专家段宝林曾说,民俗的本质就是生活美。古代社会,疍家人曾风雨飘摇、饱经苦难,但他们总能在飘摇之间看到坚定,于苦难之中发现生活美。

疍家人曾世代浮江泛海,逐水而居,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了迥异于陆上居民的水上社会,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疍家民俗文化。

水上婚礼、妈祖信俗、端午赛龙舟……疍家民俗,便是一个信使,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回眸水上岁月,感受那些在漂泊之中发现的生活之美。

疍家女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图为陵水疍家女在海上运送渔具渔获的情形。杨威胜 摄

“亲水”文化——

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无论是民俗还是其他的文化行为,都不可避免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对疍家而言,最为突出的就是“亲水”文化在起名、饮食、服饰、婚庆等方面都有体现。

过去,许多疍家人为孩子起名,都离不开水这个意象。清代同治《番禺县志·风俗》中提到,疍民命名,“其女大者曰鱼姐,小曰蚬妹”。这便是以水产品作为儿时的乳名。另外,“佬”在粤语中一般指成年男子,而疍家人却习惯对小男孩也以“佬”字命名。因为疍家人浮家泛宅,出没于片片江海之中,医疗条件又很差,所以小孩夭折的风险大。这使得疍家人喜欢将其小孩取名为“佬”,指望其平安长大,无灾无难,故“佬”字命名也就不分老幼。

饮食习惯中同样体现出环境的影响。疍家人生活在波涛中,所以平时总喜欢求得稳当,吃饭时,鱼要平平地放在碟上,吃了上面一层的鱼肉,再继续吃下一层的,绝不能求方便,把鱼翻转过来吃。吃饭时用的汤匙也要摆得平平正正,用过后也要照样放回原位。否则,会有覆舟的危险,疍家人对此很忌讳,如果是小朋友这样做,可能会受到父母严厉责骂。

陆地居民如要建新房,动工、上梁直到入宅都要讲究一系列仪式,马虎不得。船是疍家人的家,疍家人对造船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疍家人而言,造船是一家人的大事,从造船的第一步“起龙头安龙骨”开始,船东便要拿着生辰八字找人看好良辰吉日,拿着好酒好菜到造船的地方祭拜,祈求造船顺利。等到新船建造好后,还要按照古老的风俗,举行隆重“新船下水”的仪式。敲锣打鼓鸣鞭炮外,还要杀鸡祭拜各路神明,祈祷出海航行平安。同时,还要在新船的船头挂红布,时辰一到,新船就在鞭炮声中下水试航。试航成功后,大家还要聚在一起喝酒庆贺,过一天中国式的“喧嚣”。

与水相关的节庆疍家人也格外重视。如端午节是海南疍家人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过去的疍家人相信,这一天龙王会出来活动,疍家人要在这一天通过赛龙舟、洗龙水等活动来祈求平安康乐。

疍家婚俗——女方乘船送亲(展陈效果)。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水上婚礼——

一曲对新生活的咏叹调

要问人的一生之中,对哪个仪式最为重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婚礼,它是新生活的开端,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重视。当然,婚礼在过去也意味着与父母亲人的分别,这在漂泊无定的水上人家看来,更为重要。

在过去,疍家人极为重视婚姻嫁娶习俗,从“问亲”“订亲”“啼夜”到“迎亲”,每个步骤都讲究礼节,贯穿婚嫁的全过程。

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提到:“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这种以“船草”“船花”寻找配偶的方式,倒比今天的相亲网站来得直接。

疍家人虽讲媒妁之言,但也不乏自由恋爱之风气,清代诗人陈昙《疍家墩》诗咏道:“龙户卢余是种人,水云深处且藏身。盆花盆草风流甚,竞唱渔歌好缔亲。”青年男女找对象,先不看你家的船大不大,你捕鱼的技巧是否娴熟,先听你唱几句咸水歌,看你这个人是否“醒水”,这才决定是否要同你进一步接触。

唱歌不仅在恋爱阶段,而是伴随着整个婚嫁过程。善于歌唱的疍家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婚事加以咏唱,表达心中的喜悦、不舍或是对亲戚朋友的美好祝愿,也有些歌曲内容是对新人的叮嘱教导,这里面是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意。

无论哪首歌曲,无论表达怎样的情感,都是对新生活的咏叹调。如一曲《心焦歌》,唱的是出嫁前新娘对父母的感激和依恋;一曲《叮咛歌》,唱的是母亲对女儿的放心不下;一曲《新船歌》,唱的是新郎娶媳妇时的欢喜心情。

疍家人的婚俗还有一个特色便是哭嫁。因为过去水上人只能嫁给水上人,女儿一旦嫁出去,就跟丈夫一生漂泊,不知会到哪里谋生,不知会经历多少风浪。加之书信难通,确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离别之际,怎么能不眼泪涟涟。

疍民的婚礼在江中船上进行,女不坐花轿而坐“轿船”。一般是男方派迎亲轿船到女方船旁迎娶,也有的是双方约定在某江面,两家船相靠后,由女家父兄扶新娘过船,俗称“江妹仔爬过船”。

这水上婚宴也是别开生面。道光《肇庆府志》记载,疍民“婚娶率以酒相馈遗,群妇子饮于洲坞岸侧,两姓联舟多至数十,男妇互歌” 。《岭南杂记》也说疍民“两姓联舟,数十男女互歌为乐”。婚宴之日,十数只小艇并泊在男家外,船头相对,众多亲友皆齐聚男家,用红布在船上搭起遮篷,欢声笑语,热闹非常。

海南疍家博物馆内关于疍家木工制船技艺的展陈。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祈求平安——

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碧波荡漾的大海,孕育着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暗藏着各种危机。勇敢的疍家人在海上“讨生活”的过程中,怀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心,发展出形式多样的民间习俗,通过祈福仪式的美好祝愿,祈求消除灾祸和疾病,这也体现出疍家人对每一次的远航的慎重。

疍家渔民出海时使用的罗盘。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如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廉州(今广西北海市范围)一带疍民“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牲杀,祭海神极其虔敬”。说明当地疍民在采珠之前也开展祭祀海神活动,神灵崇拜成为生产活动必需的一种心灵安慰。

众多的民间信仰中,在海南疍家人中受到格外尊崇的是妈祖,形成了特色的妈祖文化。妈祖被誉为海上人保护神,这也正是泛舟江海的疍家人所最需要的。所以,妈祖在海南疍家人中有最广泛的信众。在海南疍家人现在主要的集聚地,都能发现妈祖庙,如海口白沙门上村的天后宫、三亚蜈支洲的妈祖庙、陵水新村的三江庙,主要供奉的都是妈祖。

每年元旦,祭拜妈祖成为许多疍家人必不可少的习俗。“行船拜妈祖,安居大道公”。在陵水新村港,这里居住着许多疍家人,每年临近元宵节,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迎接妈祖的仪式,历代相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一种民俗活动。

对妈祖等的祭拜,根子上体现的是疍家人对家人平安的重视,对团聚的追求。所以,那些献给妈祖的东西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除不用水产品外,可以是水果糕点,也可以是鸡蛋面条,家家户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用心选择适合的物品即可。也许正是因这种淳朴的心理,才让这份美好的祝福持续至今。

此外,一些地方的疍家人有闹元宵的习俗,主要特色便是游神。各地巡游的神像也有不同,在三亚南边海渔村,主要是游五龙大王,在陵水新村会游三江娘娘,在文昌游水尾圣娘。虽过程细节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将神像从庙里请进神轿里,然后抬着沿街巡游,伴有神偶、舞龙舞狮、花车乐队演奏等表演。过去,这一晚到处会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疍家渔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疍民漂泊于风雨无常的江海,备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与社会压迫,不得不求助于神灵,由此形成许多独特的信仰风俗。如今,疍家人的生活早已摆脱了过去漂泊无定、朝不保夕的生活,一些仪式褪去了其中封建迷信的部分,作为一种民俗活动传承了下来。

这些民俗活动告诉我们,疍家先民是如何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是多么珍视与家人平安团聚的日子,值得我们回望。

如今,疍家人的脚下不再摇晃,岸上生活已成为他们的日常,数千年的疍家文化何以传承?如果说疍家是风浪中的一艘船,那民俗便是铁疙瘩一块的锚,它总是能存世更久。在湍急的历史潮流里抛下了锚,便能提醒后人,不忘昨日的来路,认清明天的航向。(李梦楠)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