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璀璨绽放。传承优秀丝路文化,构建多彩文明,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系列活动启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们将共聚春城昆明,共奏丝路友谊之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云南网特此推出【丝路绵延 乐乐与共】专栏,以乐相和,共迎盛会。
云南是一片承载着千古文明的热土
千百年来
云南人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的互相爱慕
以歌唱来激发劳动的热情、抒发对丰收的喜悦
以歌唱来进行祭祀、祈福和祝祷
……
这也注定了云南的音乐更像一部人类生产生活的“史书”
翻开它的人
能在里面找到人类祖先古老的印记
↓↓↓
“我听说,在云南哈尼梯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族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哈尼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
——习近平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里提到的《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的一种,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用于记录和传授元阳梯田的耕作时令、技巧等。2006年,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2015年,以《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哈尼哈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创作的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半年时间1000余场演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其中不乏多国政要,成为了该届世博会最受关注、最具特色、观看人数最多的节目之一。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2019年,《哈尼古歌》赴京演出,好评如潮,哈尼人传唱的千年曲调向国内外展示出农耕文化的魅力。同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意大利时,见证红河哈尼梯田与意大利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世界遗产地缔结友好关系,使哈尼族文化得以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从村子到城镇、从国内到海外,哈尼古歌越唱越远,梯田上的“交响乐”有了更大的舞台。国家级非遗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陈习娘说:“哈尼古歌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瑰宝,现在能把它传播到海外,让世界听到我们的歌声,这个机会非常难得。”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式上,石屏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等歌曲惊艳亮相;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坡芽歌书合唱团亮相2023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丽江大研纳西古乐团曾应邀到英国访问演出……
云南民歌里
流淌着农耕文明的历史
流淌着生态文明的教诲
流淌着人类对天地时光的思考
关乎你我
关乎世界
《金鸟银鸟飞起来》是由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及团队历经数年策划、酝酿、积累与打磨完成,经过上百次采风、筛选、试唱,最终选定十多首清新自然的民族民间雅歌,原汁原味原样传承祖先的声音,歌唱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歌唱万物有灵的云南大地,歌唱快乐生活的活态文明。
“坡芽歌书”亮相国家大剧院
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时候在坡芽村内发现了一本以原始文字记录在土布上的古老歌书——《中国富宁坡芽歌书》,歌书内共有81个符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中国民歌的文献,由月、树、稻谷、犁、禽等图画符号构成。
81个符号讲述着一对壮族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白头偕老、共度一生的感情故事,这些符号既与爱情有关也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人古老神秘的唱调,将壮乡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娓娓道来。
2011年,坡芽情歌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艺人和文源在云南丽江古城演奏纳西古乐(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被誉为“音乐化石”的纳西古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它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它是广泛流传于纳西族民间的古典音乐。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奇迹般地融汇在纳西古乐的旋律中,却形成独特的纳西民间音乐的神韵。
综合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求是网、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日报
统筹:锁华媛 张正
策划:李洁 郭建丽
编辑:郭建丽 范春艳
设计:陈洪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