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全龄友好”的社区食堂到底有多香?
(记者 夏婉琳 周琼 摄影报道)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完善老年助餐服务,推进社区食堂建设。截至今年,成都已建成老年人助餐点618个,一些有条件的街镇近年还兴办了不少社区食堂,受到居民欢迎。而最近,“社区食堂已经开不下去”的言论在网上流传。成都的社区食堂目前经营得如何?价廉物美的社区食堂能开得更多吗?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调查。
社区食堂部分菜品
顾客正在知足食堂就餐
好吃不贵 从老年人的“宝藏地”面向全人群
11月11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青羊区清波社区知足食堂,敞亮的玻璃窗、胡桃木色的餐桌映入眼帘,灶台旁厨师正在忙碌地颠勺翻炒,红烧茄子、番茄炒蛋、小炒青菜、莲藕排骨汤......随着10余款菜品陆续摆上柜台,10点半不到,这里已经进入用餐高峰,有的市民点菜打包带走,有的直接入座,有的三五围坐。每餐菜品有12—15种、汤品免费,供应根据荤素搭配,套餐价格分为15元和18元两档。
70岁的赵惠英夫妻是这里的忠实食客。“我们出去逛了一圈,正好到午饭点,就过来吃好再回家。”赵奶奶点了份两荤一素的套餐,有鱼香肉丝、圆白菜炒粉条、糖醋鱼,加上米饭和汤,两个人总共30元。“我们年纪大了,就喜欢吃些软和点的,这边菜品都挺适合,价钱也划算。白天孩子们都上班去了,自己做太费劲了,做多了又浪费。”
知足食堂外的就餐提示牌
据记者观察,社区食堂就餐人群除了附近居民以外,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频频“打卡”。不少是在周边工作的年轻人,外卖或快递小哥也会前来社区食堂就餐。王先生在附近工地上班,午休时间跟工友一起过来,“粥和米饭管够,其他菜份量也很足,适合我们这种干力气活的。”王先生拿出收银条给记者看:“我们四个人才66元,很实惠!”
傍晚八点,在锦江区香樟社区食堂内,大厅里的老人越来越少,食堂的生意却仍旧火热,一批批年轻人陆续前来就餐。市民林先生带着打包盒,来食堂挑选当天晚餐的菜。“差不多每天都来,我们加班回来不想做饭,步行五分钟就能到食堂,跟外卖相比量大、干净,很方便我们上班族。”
从晚上六点到八点,香樟食堂大厅里坐着的几乎都是附近的房屋中介、外卖骑手、快递员和部分企业员工。该社区食堂员工闫女士说,现在食堂工作日的就餐人数稳定在300余人,其中老人、年轻人各占一半。
大部分社区食堂经营尚可,但盈利能力一般
目前,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社区主导,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完全依靠市场模式运营;二是由街道或社区提供场所,第三方餐饮企业负责运营;三是由辖区内的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由社区志愿者帮忙。记者在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等城区了解到,尽管绝大多数的社区食堂经营尚可,但并不存在大幅盈利的情况,大部分食堂表示“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稍有微利。”
清波社区知足食堂属于第三方餐饮企业,据该食堂店长朱先生介绍,疫情期间堂食受到影响,经营一度陷入困境。“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维持经营,但薄利多销,为大家服务的核心没有变。”朱先生说,凭借试运营期间积攒下的口碑,供应链慢慢完善,现在收支差不多平衡,微有盈利。“总体来说,客流呈稳定上升的态势。每天食堂就餐人数约有400至500人次,其中老年人占四成,附近居民、中小学生,及周边一些机构的上班族,都是我们的客人。”
我们的阳光午后社区餐厅
“社区食堂就是一家餐饮店,固定的成本都摆在那里。”我们的阳光午后社区餐厅黄经理在成都运营了两家社区食堂,位于武侯区的社区食堂开业于2020年。该食堂以小份菜为主,素菜4元起、荤菜9元起,大份的水煮肉片和卤菜均为20元/份。虽然价格亲民,但在疫情期间仍受到影响,去年营业才逐渐恢复正常。黄经理告诉记者,食堂日接单量约500余人次,但扣除房租、水电煤气费、原料成本以及工资成本后,有些月份只能说是略有微利。
清源社区食堂负责人王经理表示,社区食堂不图赚钱,主要是服务大众。“我们的本质是惠民政策。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已经很好。虽然是公益属性,但我们还是会继续丰富菜品,拓展他本身的功能,再加上一些团购优惠,或许可以让食堂经营的营利性更强一些。”
顾客正在排队购餐
实现“薄利可持续”还需多方合力
采访中记者总结发现,价格实惠、质量保证是社区食堂的重要特征。随着越来越多的街道开设社区食堂,未来是否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有更多品牌加入社区食堂运营?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与社会化餐饮相比,社区食堂公益属性强,但是在发展初期往往难以做到盈亏平衡,需要政府部门、社区等行政力量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发放运营补贴、减免租金、免费提供运营空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社区食堂的规范化发展。
王忠武表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城市发展情况规划布局社区食堂及相关产业链。“我们在探索相应政策扶持的同时,也应以社会化运营为主。同时,餐饮机构也应在菜品、服务及就餐体验等方面练好内功。”
“把开在社区里变成‘长’在社区中,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才能持久健康运营。”苏坡街道清波社区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说,街道正有意识地利用社区食堂作为文化活动空间,举办一些公共活动,特别是烘焙、膳食等方面的培训讲座等,提高食堂在居民群体中的知晓度和好感度。
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了解到,当前,四川正在制定《四川省老年助餐服务规范》省级标准,将从社区老年助餐网络的规划布局、运营服务、监管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将打造“民政服务设施体系+社会餐饮+中央厨房+公益+配送入户+助餐”的多元助餐模式。“
记者注意到,近日成都市民政局在回复市民关于“社区食堂”的问题时表示,成都市鼓励连锁的、有社会责任心的社会餐饮企业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多样、更优质的餐品和服务,在满足服务于老年人需求的情况下,“对外开放也是我们的目标,目前成都也有部分点位对社会开放,采取的是梯度收费模式。”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