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美景
今年重阳节,位于滇池西岸的西山区海口街道小渔村居民小组摆起了长街宴。“村里一下子来了200多人,让我们看到了渔家美食和乡村生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小渔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梅芳表示。
近年来,昆明市以滇池保护治理为底线,融合人文山水,创新村庄运营模式,推进滇池生态、村庄形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协调发展,在滇池沿岸实施重点乡村改造提升工程,努力走出一条人、湖、村和谐发展的乡村善治之路。
人、湖、村和谐,产业是支撑。百草村是《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认定的46个环滇重点村之一,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生前曾在此居住采药。以曲焕章故居为IP,村庄引入风蓝集团为其提供整体规划、投资开发、招商运营等服务,携手打造“百草”药膳养生谷。如今,村中的“药膳食府”每天宾客络绎不绝,游客可在村里漫步百草文化巷,打卡中药材辨别园、住民宿、喝咖啡、品百草宴,该村围绕药膳养生的业态矩阵已经逐步成形,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风蓝集团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除了好看,一定要导入业态,要将风貌提升与产业布局统筹考虑,才能避免乡村空心化,做到可持续发展。
人、湖、村和谐,善治是关键。今年,杨林港村建起了停车场,村中主巷道两侧的围墙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清新整洁。“熟悉农村工作的人知道,这两个工程要搞好非常不容易。”西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杨林港村的基层党组织有一个好班子,他们秉持“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理念,带动村民主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同时,牵头摸清“家底”,梳理出可用的民居民宅、闲置土地、建设用地,动员群众通过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方式,将闲置资产交由村集体公司统一经营。村里不仅自己成立了旅游公司,还招商引进企业,明确股权比例,约定权利义务,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经营合作。
“村民热情支持、积极配合,让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正在进行老屋改造工程的锦盛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项目落地杨林港村,最重要的原因正是该村基层组织的强大动员能力。
人、湖、村和谐,可持续发展有了具体的模样。走在小渔村主次干道,五颜六色的村舍让人眼前一亮,“鱼”的元素随处可见,岸边封存的老木渔船成了拍照打卡点。
“我们村里有滇池边捕捞技术最强的渔民,因为环保要求,一声令下就上了岸。”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小渔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广场,依托海门社区成立昆明海印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由社区股份合作社占股51%、第三方公司占股49%,开发美食产业、婚庆冷餐、户外露营、文化摄影、船模制作农副产品加工等体验式农文旅项目,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
通过石漠化生态修复方式,猫猫箐居民小组正将8000多亩的土地改造为可以承办高端赛事的户外公园,打造滇池边野趣徒步村。通过改造升级,该小组将成为一个集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集市,一个拥有60公里野趣徒步环线的徒步胜地。同时,还将打造高端民宿区、村博园和户外运动公园,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在保护滇池的同时一幅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的滇池乡居图正在高原明珠畔徐徐展开。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毅 见习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