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丨在祖国西北无人区守护烽燧
冬意渐浓,枯黄的骆驼刺在微风下晃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片无人区,吾甫尔·库尔班看着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静静屹立眼前,“心里感到踏实得很。”
吾甫尔·库尔班是新疆尉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的一名工作人员。几乎每隔一个月,他和同事都会巡查到此。先绕着烽燧四周查看全貌,看有没有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破坏,再检查石碑、标牌等设施是否完好,做完这些,又拿出随身带的钳子,仔细加固附近的铁丝围栏。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杨静介绍,新疆广袤大地上,点状分布着大量烽燧、戍堡、驿站等,是长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现有国家认定的长城资源212处,东西绵延2000余公里,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管辖西域、维护祖国统一的实证。
位于天山南麓的尉犁县长城资源丰富,其中,孔雀河烽燧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包括11座烽燧,分布在东西走向的孔雀河沿岸,范围长达150公里,绝大多数散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无人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就是其中一座。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地处荒漠(无人机照片)。(胡兴军 摄)
尉犁县有62处文物保护单位,除了烽燧,还有古城、墓地、岩画等文化遗存,都是吾甫尔·库尔班和同事们的巡查保护对象。
“小时候读书读到长城很向往,心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尉犁县土生土长的吾甫尔·库尔班说,后来得知家乡的戈壁荒漠地带就有长城分布,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
吾甫尔·库尔班(左一)和同事在巡护烽燧途中。(受访者供图)
2019年至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三年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清理出房址、木栅栏、踏步、灰堆、水塘等遗址12处,出土文书等各类文物1400多件。出土文书表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属于安西四镇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这一发现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当时我和同伴正在巡护文物的路上,得到消息后,大家特别高兴,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吾甫尔·库尔班参与了烽燧发掘工作。考古工地上,缺水缺电缺信号。夏天气温高达50摄氏度,蚊子非常多,穿长袖长裤外,还要戴防蚊面罩;冬天特别冷,在野外干活一停下来,很快就感到被冷风吹透了,冻到骨头里。一年四季经常碰上沙尘暴,发掘现场被沙土掩埋,只得一遍遍返工。吾甫尔·库尔班说,看到考古工作者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内心很感动,也经常向他们请教。
“这里烽燧遗址多,过去很多人不了解。我们通过多种宣传方式,经常给老乡讲这些烽燧、墓葬等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在大家保护文物的意识不断提高,经常有人给我们提供野外文物遗迹的线索。”吾甫尔·库尔班说。
常年在野外奔波,练就了吾甫尔·库尔班过硬的“自救”本领。“在沙漠里迷路、陷车是家常便饭。”他说,特别在夏天,突然袭来的山洪让人防不胜防,有时车陷进泥巴里,有时路被切断,就靠随车携带的铁锨和地上捡来的红柳枝趟开生路。
2022年5月,吾甫尔·库尔班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评为“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家乡的这些烽燧,在历史上发挥了保护边疆安定和古丝绸之路畅通的作用,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守护好它们不仅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让我们这代人给后代有个交代。”吾甫尔·库尔班说。
(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