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首页 | 邮箱    
【高清组图】普洱思茅:非遗进景区 “景”上更添花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22:32:41  来源:云南网

  当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时,既有利于当地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非遗+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普洱思茅各大景区增添了新鲜活力,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步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鼓舞表演正在上演,游客们津津有味地观看,不时拿起手机拍照。激情四射的表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真是不虚此行,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体验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我们而言真是一个新奇有趣的过程。”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有感而发。

  木鼓舞是佤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展示璀璨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区木鼓祭茶演出将传统木鼓舞与普洱祭茶仪式融合在一起,同时打破传统的观演模式,引入互动式体验,以故事性强、沉浸感和参与感强,使观众获得全新的观演体验,成为景区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非遗文化不只出现在古书里、摆设在橱窗中、保存在博物馆,要让它们走入大众视野。景区在规划开发之初就将非遗元素融入其中,推出的木鼓祭茶演出其目的就在推广我们的普洱茶文化和木鼓文化更多的人来到普洱体验感受。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区总经理助理毕国华介绍,非遗进景区,是一种有效的文化遗产传承方式,也是丰富景区业态,增加游客旅游体验的方式。

为了让游客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区还打造了一个游览体验制作一体非遗手工制作室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金水漏印绝版木刻等非遗项目的制作中,深度了解、体验非遗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遗文化能激发旅游动力、增添旅游体验。欣赏民族歌舞,亲自动手参与制作,沉浸其中,游客有了难忘的非遗体验和记忆。故此,非遗文化与景区的合作已愈来愈紧密。非遗项目成为常驻表演项目同时,更成为景区营销宣传的新亮点、提升游客体验的新途径。

  竹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选料、裁料、破篾、打磨等步骤,成为一条条薄薄的篾丝,手艺人把篾丝再加以编织,一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就在他们指尖诞生。走进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非遗竹编咖啡馆,不少游客被竹编铃铛、竹编扇子、竹丝竹扣等系列竹工艺作品吸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学习竹艺家具、竹艺装饰、竹艺百科等知识,还能亲自上手体验竹工艺,进行竹艺研习,加深对中国千年的竹工艺的认识。

  此外,景区还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非遗竹编与普洱咖啡结合在一起,充分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吸引更多人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让非遗与生活相见,让非遗在春光湖色里“活泛荡漾”。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常设有两种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一个非遗竹编,另一个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鹰抓鱼表演。在一些特定节假日,我们也会根据本地特色,设立一些民族的非遗表演活动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市场营销部经理赵定祥说,非遗进景区,不仅能让文化留住游客,还能让游客带走文化,景点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精神,带给游客的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更是精神的滋养。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了时空,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碰撞出了文化传承的绚丽火花。非遗与景区的碰撞,有效地增添了景区的亮点和看点,丰富了群众和游客的生活,让大家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在感知体验中了解非遗文化。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徐晓芳 李悦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部分图片来源于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

责任编辑:沐贞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