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美好生活在云南】云南的花花世界:紫薇映古韵 静待春风得意马蹄疾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7日 15:41:00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云南,这片被誉为“植物王国”的土地,孕育了数不尽的花卉珍品。浪漫的云南人以花为伴,在花间生存。从衣食住行到风花雪月,每一朵花都承载着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花卉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温暖民生的重要力量。美好生活在云南。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人的花花世界,感受云南花卉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紫薇花对紫薇郎 登科及第好寓意

  六月,正值梅雨季节,云南的很多地方,都仿佛沉浸在了烟雨朦胧的油画世界里。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古城里,淅淅沥沥的雨水,冲刷着肆意绽放的紫薇花,一簇簇的紫薇花,像绚烂的烟花般,灿烂夺目,闯入人们的视野。

  “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笔下,其花色鲜艳美丽,花期绵长,横跨夏秋两季,故民间又将其称为“百日红”或“百日醉”,紫薇花的树龄最长的可达两百多年。

  说起紫薇,或许你最先想到的是琼瑶剧《还珠格格》里面大明湖畔夏雨荷的女儿——夏紫薇,而紫薇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实际和古代的星宿有关。古时将星系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垣之首就是紫微垣,紫微垣以北极星为中枢,故北极星又名紫微星,是星象学里的“万星之主”,代表着尊贵和福祉。

  “薇”与“微”谐音,紫薇花也就成为了古代官权的象征,唐代尤盛,宋代渐衰。据《新唐书·百官志二》记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时任中书舍人的白居易就曾有诗云:“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将其夜观紫薇,值班当差的情境勾勒了出来。民间也将紫薇花视为“官样花”,争先恐后在房前屋后种植,寓意富贵繁华。

  除了美好的寓意备受追捧,紫薇花不争春的谦逊品格也得到了世代文人的歌颂,“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在杜牧的这首借物咏怀诗里,就将紫薇花不与群花争艳,淡雅高洁的风骨描摹得淋漓尽致,他也就有了“杜紫薇”的雅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紫薇花不再像唐朝那样在寻常人家风靡流传,逐渐成为集观赏、药用兼环保的夏秋季优良的观赏花卉,并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之中,但是“紫薇花对紫薇郎”的“高中”意涵仍旧在云南的很多地方沿袭了下来。

  石屏古城,犹如千年古龟静卧,龟背之上,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漫步古城街头巷尾,不时能见到墙头街角探出的一树紫薇随微风摇曳。

 
​状元之乡紫薇开 文化名邦传佳话

  传说,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州萧廷对见石屏州城建于神龟背上,龟首近湖,恐其奔海,遂于城之四隅凿井四眼,以镇神龟。地质资料亦证实,石屏古城确实建于石上,与地壳相连,掘地数米即有清泉涌出。古城之中,人家多井,传说与水域相连,张家水桶落入,竟在李家井中捞起,奇趣横生。

  城内建筑格局独特,东西南北主街交会,巷道纵横交错,弯街曲巷如龟裂纹,屋舍相连,门户错对,处处相似,路路回环,仿佛误入迷宫。

  石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少有的几个被称为“文献名邦”的县区之一。

  保存完整的石屏古城是滇南地区儒家文化为主体、传统汉文化最为发达,历史文化遗址、遗物最多,文物古迹最为富集的地区,有“滇南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

  2015年,石屏县成为云南唯一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漫步于石屏古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紫薇花绽放,似印证了这里文化氛围浓厚、教育传统悠久、文人墨客各领风骚的过往。为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明朝洪武年间,石屏文化繁盛、人才辈出,寺庙书院多达十多座,有“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之说,明清两代石屏出过638个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印证了诸葛亮曾对石屏“千余年后必有规方是域,而文明俨如中州焉”的预言。

  1903年6月,来自石屏的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成为科举长河中云南省唯一一名状元,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也让石屏“状元之乡”这一声名远扬的桂冠,世人赞誉为“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

  石屏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同时还分布有50余项历史建筑和大量传统民居。

  多年来,石屏县一直致力于古城保护与开发,文庙、玉屏书院、袁嘉谷纪念馆、朱家花园、李恒升故居、云台门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比比皆是,更化身为泛博物馆群,成为石屏文化展示的窗口。

  在石屏县城的西北部的异龙镇珠泉街66号,矗立着一座被时光雕琢的明珠——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这里,是明清古韵与现代智慧交织的教育诗篇,是历史与未来交汇的璀璨殿堂。

  石屏一中用古韵与现代交织的笔触,续写着石屏重视文化与教育的篇章。走进校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那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大门、二门、企鹤楼、准提阁,以及喷珠池和中轴线两边的亭台楼阁,都在静静地诉说着石屏的千年故事。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每一草一木,都为这历史的浓厚氛围增添了无限生机。

  自1923年建校以来,这里琅琅书声,不绝于耳,青春的笑颜,在阳光下绽放。学校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求学者的成长与蜕变,也见证了石屏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紫薇绽放映传统 教育交融谱新章

  如今,石屏一中已发展成为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是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红河州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融,传统与创新并进。学校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够领略到明清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更能在现代教育的熏陶下,拓宽视野,启迪智慧,成就栋梁之材。

  距离石屏一个小时车程的建水,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在建水文庙祭孔大典现场,来自多所中小学的学生正衣冠、行拜师礼,在传统礼仪中感念师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栽培和谆谆教诲。这一传统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尊重知识、崇尚礼仪”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启迪。

  而在楚雄大姚百草岭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石羊古镇中,竖立着亚洲最大做工最精美、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孔子铜像,拜先圣孔子、弘扬儒家文化,传承儒学渊源的传统沿袭至今。

  如此种种,重视文化、振兴教育的企望延绵在云岭大地上,“登科及第”也始终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而教育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始终在不断演进中。

  近年来,云南各地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重文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重教兴文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融合,不仅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在昆明市第八中学的课堂上,老师正手捧平板,用智慧教育系统指导学生学习函数,伴随着细致的讲解,孩子们也熟练地操作手中的平板,手指轻轻一点,截屏做笔记、定位自己的错题和薄弱点……这一幕,不仅发生在昆明市第八中学,借助智慧教育系统与大数据资源平台,昆明市五华区师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朝着兼具高效与创新的方向稳步前行。

  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系列多元化数字教育管理系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五华区在原有的“智慧教育学业大数据监测平台项目”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项目。截至2023年6月,积累学科教学研究类、教育政策类、创新教育类等各类教学资源170余节,累计10万余人次进行学习。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将教育的前景拓展得更宽广,逐渐走出一条个性化教学之路。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教学正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符合学生个人情况的方向发展着。

  而智慧化教育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深度融入高考备考的全过程。随着高考季的来临,各地的学子们都为这场人生大考做足了最后的准备。

  盛夏的微风中,紫薇花静静绽放,它以淡雅的姿态,迎接着一年中最炙热的考验——高考。这是一场青春的洗礼,也是一次成长的蜕变。紫薇花开,高考来临,这是青春的一次美丽邂逅。

  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如紫薇花般,在高考的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迎接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统筹:张正

  策划:杨子双 赵家琦

  记者:韩艳慧 王琳

  海报设计:段孝钊

  图片来源:石屏县融媒体中心、楚雄文旅、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