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统一种植,机械化作业降本增效;泥泞的田间路变成硬化路,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百亩玉米育种基地长势喜人,助力科技成果推广……说起这几年地里的变化,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永增村委会老炉厂村种植户白桂萍难掩欣喜:“粮食产量增加,耕作成本降低,还有企业为我们兜底,种多少都不愁卖,增收妥妥的。”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近年来,弥渡县抢抓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通过“破埂、平整、改水、通路”,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信相通”的建设效果,因地制宜实施坝区“小田并大田”,山区“坡改梯”模式,为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奠定基础。2023年以来,完成破埂并田及坡改梯建设7.26万亩。
随着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吸引了不少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来到弥渡县流转土地,引领现代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云南国丰振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子育、繁、推为一体的种子企业。今年,该公司在去年流转的100亩基础上,又流转高标准农田513亩,用于玉米制种种植,并与农户签订制种玉米订单面积1.54万亩,比去年增加2400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有助于实现机械化现代农业,也能更好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有助于玉米制种增产30%左右。”云南国丰振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学介绍,去年玉米产量为920万公斤,预计今年将增加200万公斤左右。
此外,成功借鉴新街蔬菜产业发展中“双绑模式”的成功经验,村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玉米制种,龙头企业云南国丰振欣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生产,有效带动全镇4033户农户种植玉米制种1.1万亩,实现农户收入3807.5万元,实现农户、村集体和企业多方共赢,助推新街镇“万亩高品质玉米制种核心区打造”目标任务。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表明,随着基础设施改善,有效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据弥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巴掌田”改为连片大田后,原来需要400至500个农户耕种的田块,现在仅需3个合作社、三四十名农机手就能完成。翻耕、收割费用从每亩400元降到120元,施药、除草费用从每亩150元降至70元,运输费用从每亩120元降为50元。
按照“小河淌水乡愁地·绿色蔬菜产业园”的发展定位,该县还坚持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与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绿美弥渡”相融合,打造了一批单片上百亩、整体上千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基地。
如今在高标准农田里,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下一步,弥渡县将继续严格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信相通”的标准,加大“破埂、平整、改水、通路”力度,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示范农田,结合高效节水、智能水肥一体化以及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积极探索出一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宇丹 秦蒙琳 殷洁 杨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