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将加强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多点发力,持续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红河县坚持常态化开展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内容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法治体检进商会,服务民企促发展”商会活动。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警示教育等方式,共培训党员干部3400余人次。打造“清风宣讲团”“红青清”等宣讲品牌,通过“三话六学”等活动,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宣讲,覆盖42个乡镇部门1500余名党员。28名青年领导干部组建廉洁文化宣讲队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宣讲60场次。紧盯重要“节”点,持续开展“廉节”教育,加大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力度,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对典型问题持续通报曝光。
全县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浪堤镇安品村史馆、大羊街乡妥赊民众识字班旧址、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廉洁文化阵地集群,持续开展“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将廉洁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效结合,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在村规民约中巧妙植入廉政警语、处世格言、文化倡廉等要素。在县税务局打造清廉机关,在县一中打造清廉学校,在县人民医院打造清廉医院,在县图书馆设置廉洁书柜,动态更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内容。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主题文学征稿、书画展和“悦读越美·书润侨乡”读书会等活动,展示和分享廉洁文化作品和故事,创作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题材的廉洁文艺作品4个,已演出9场次、观众9000余人次。订购廉洁文化影片,将廉洁文化主题农村电影送进村寨,计划全年放映场次不少于1056场,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廉洁文化熏陶。
全县组织社科专家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研究阐释,《红河县清廉家庭建设研究》获州委党校立项。将廉洁文化内容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课程,将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学廉、崇廉、守廉的思想自觉。常态化推进廉洁文化进家庭,打造好“妇”字号家庭,积极向全国和省、州妇联推荐最美家庭、绿色家庭、健康家庭,清廉家庭。结合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廉洁家风故事分享、亲子共读等廉洁文化实践。利用节日节点,以“清风润万家 文明幸福家”为主题,组织开展廉洁家风故事宣讲、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文明实践活动10次,举办家教家风家训培训,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树立好家风涵养好作风。指导村(社区)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把规范基层小微权力、移风易俗、廉洁文化等廉洁因素纳入村规民约范围,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村(社区)整体工作。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看守所+观摩庭审实况+观看警示教育片+案件在线还原+当事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云南网记者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