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昭通市发挥竹优势做足竹文章,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不负青山 兴竹富民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 08:58:44  来源: 云南网

  昭通是我国重要的混生竹林分布区、竹类植物种类丰富区之一,也是我省竹资源第一大市。全市共有竹类植物15属78种,竹属数占世界的17%。被誉为“笋中之冠”的筇竹、“笋中之王”的方竹面积分别达165万亩、398万亩,分别占全国的86.8%和64.4%、占全省的100%和98%。该市大关县、盐津县、镇雄县分别享有“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的美誉。

  呵护绿水青山,才能守住金山银山。近年来,昭通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将昭通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长江上游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当地百姓铺就一条特色致富道路,助力乡村振兴。

  昭通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而强。2018年以来,昭通市新植竹基地370万亩,全市竹产业面积达680万亩,投产315万亩,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137.5亿元。竹产业覆盖昭通市9县(市、区)96个乡(镇)625个村53万户210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13.9万户60万人。主产区、覆盖区户均收入分别达3万元、1.2万元,带动覆盖区外采笋务工3万余人、人均务工收入超1.5万元。

  郁郁翠竹,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百姓共同富裕,那么昭通如何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

      

       盐津县柿子镇新生村竹农采笋。记者 谢毅 摄

  顶层发力长远谋划 竹产业拔节生长

  竹海莽莽,竹韵悠悠。在昭通市竹产区,竹林铺陈在连绵起伏的高山之巅、沟壑深处,漫山皆竹,满眼皆绿,一片生机盎然,托起了最亮丽的生态底色。

  目前,昭通市680万亩竹林中,有笋用竹563万亩、材用竹66万亩、高山箭竹、玉山竹等小型竹种51万亩。近年来,建设营林管护路1385公里。全市共有笋竹经营主体243家,其中笋竹加工企业38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9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72个、个体大户38户。2023年,全市产竹笋40万吨,年竹材储量174万吨,竹材加工生产22.9万吨。通过企业带动,昭通市竹产业企业从业人员达3000人,个体大户最高收入超180万元。当前,竹产业已成为昭通产业覆盖人口最多、优势最明显、助农增收最突出、带动影响力最强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成绩的背后是昭通市从顶层发力,持续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聚焦“三大经济”,昭通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千亿元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力做强竹子、苹果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产业,做优花椒产业。绘制竹产业发展“一张蓝图”,相继出台《昭通市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年)》《昭通市加强衔接补助资金支持笋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昭通市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竹产业发展格局;组建一套班子,将竹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林长制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形成一套措施,严格“地块落实、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质量管控”4个落地上图管理模式,通过市级领导挂包“一对一帮扶”“一企一策”为培优做强企业疏通堵点、难点。强化科技支撑、品牌赋能、宣传推介,推进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科研平台。

  产业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指引方向,远见卓识的战略布局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为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推动昭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镇雄县杉树乡竹产业企业促进群众就业。记者 谢毅 摄

  聚力延链补链强链 下足功夫产业兴

  深秋时节,走进镇雄县杉树乡细沙河村万亩连片方竹基地,密密麻麻的方竹笋在漫山遍野间拔节生长。采笋、剥笋、装车,清晨五六点,天刚蒙蒙亮,笋农们已在竹林里穿梭忙碌起来。

  2020年,杉树乡党委、政府引进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细沙河村建成占地20余亩的竹笋加工厂房1个、竹笋深加工生产线1条,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该公司建立起“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前期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管护专业知识,采笋期间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户竹笋,带动26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3万余元。同时,积极吸纳本地群众150余人就业。公司生产的休闲食品泡椒笋、红油笋等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多个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眼下,又是竹笋收获的季节。一场秋雨过后,与竹笋一起漫山遍野“冒头”的,便是忙碌的采笋人。

  盐津县柿子镇新生村种植大户李兴珍家有300多亩方竹,近段时间,每天全家出动,背着背篼采摘秋笋。竹林里采笋热火朝天,林农喜笑颜开,收购车早早等在了竹林外。李兴珍不仅是种植户还是秋笋收购商,每年收笋季节,到处活跃着她的身影。李兴珍高兴地说:“如今产业路修到了竹林边,采笋、拉笋方便多啦。我们的收入也增加喽。”

  翠竹随风摇曳,昭通680万亩竹海碧浪垒出了“金山银山”,当地群众畅享着生态带来的红利。

  聚焦高质高效,建设标准化基地。昭通市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以万亩以上村为重点,通过收储、流转、入股等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利益联结机制;严格品种、种源追溯管控和苗木“三证一签”质量管理,严把种植标准和技术规范。由市级统筹,涉竹产业县(市、区)每年投入加工环节的资金不低于当年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的20%。市、县(市、区)两级统筹资金,切实加大对林区管护道(采笋道)及必要管护设施、良种选育、种质资源圃等的资金投入。

  聚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化水平。该市坚持“抓一抢二活三”的发展思路,引进一批国内影响力较强的竹笋加工企业落户昭通,优化加工产能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在竹笋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奖补,在厂房建设、提产扩能、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支持。按万亩及以上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布局鲜笋收购和杀青点(初制所),5万亩及以上乡镇布局竹笋粗加工厂,易迁安置点、县城周边劳动力富集区布局竹笋精深加工区,构建完整加工链。

  昭通市坚持走品牌化、包装化、电商化营销之路,着力提升竹产业效益。建立品牌创建激励长效机制,推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创建。通过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产品溯源设施化示范,大力推广直播带货、可视农业、直采直供,开展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实现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厨房餐桌。建立专家挂联服务机制,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乡土农技推广员。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

云南百年传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记者 谢毅 摄

  全竹利用融合创新 构建产业新格局

  竹子全身是宝,竹笋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竹子可成为工艺人的原材料,还可当作建材,“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系列产品正持续推进,实现从卖原竹到卖产品、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跨越。

  昭通古城云兴街的昭通竹产业展馆,一楼主要展出以竹代塑代表产品,二楼展出以竹笋为代表的昭通特色林产品以及竹笋食品体验。在展馆记者注意到,云南九通竹基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展出的竹生物基复合管道管廊,该产品以竹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充分利用竹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特点,采用无压力缺陷弧形连续缠绕工艺制成,这项制作工艺是全球独创的竹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农田灌溉、水利输送、城市给排水、雨污管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在昭通竹产业展馆一楼,有各个竹材加工企业生产的80余个以竹代塑产品。全竹计算器、竹根烟灰缸、合金碳化小茶筒、收纳盒、竹键盘、镂空笔筒、碳化竹酒杯、六孔红酒架、竹雕象棋、竹制足球、竹笔套装等以竹代塑产品琳琅满目。

  走进大关县木杆镇的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精细地处理着每一道工序,筇竹成品、半成品家具及各种工艺品堆满了车间。

  “我们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文创旅游类、精品家居类、茶文化类、装饰类四大板块60余种。现已生产筇竹毛笔、茶桌、办公桌(椅)、餐桌、拐杖、沙发等适合办公、居家、休闲、旅游伴手礼多形式的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四川、贵州、江西等地。”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贤芹介绍。

  在大关县,大到筇竹林、筇竹长廊、筇竹广场、筇竹大道、筇竹工厂、筇竹产业园,小到筇竹篱笆、筇竹桌椅、筇竹灯、筇竹篮、筇竹花盆等筇竹制品产品随处可见,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大关县委书记雷楚英介绍,为充分利用筇竹资源优势,打造筇竹美景,憧憬竹业美好未来,大关县着力发展以筇竹生态康养旅游为主题的文旅产业,让筇竹林、山水、新鲜空气成为游憩、度假、疗养、保健等生活目的地。“‘小竹子大生态,小筇竹大产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正为实现筇竹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而笃定前行。相信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大关县一定会因‘筇’而富,也必将得到‘竹’富。”雷楚英说。

  近年来,昭通市以绿美竹园建设为抓手,探索“竹产业+竹体验、竹康养”发展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在镇雄、彝良、盐津、大关等县推广竹下种植天麻及中药材,在彝良、威信、水富等县市推广竹下种植竹荪,在镇雄、盐津、绥江等县推广竹下养殖乌骨鸡。

  “一根小竹子撑起大产业”。昭通竹产业覆盖的9县(市、区)在竹产业发展中铆足劲,依托生态资源做足竹文章,加快产业升级,为昭通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深埋地下的笋芽,到苍劲挺拔的翠竹,构筑起昭通绿色生态屏障,托起昭通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希望。青山多妩媚,在昭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绿色富民、和谐故事不断上演。

  “紧盯2025年全市竹基地稳定在600万亩、年产鲜笋90万吨、竹材加工50万吨、年综合产值300亿元目标,通过固本强链、产业聚合、多元融合路径,全链条做强竹笋食品、以竹代塑、居家竹器、竹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深层次培育竹基新材料、竹医药保健、竹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前瞻性谋划生物医药、竹林碳汇、分子生物、智能加工等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昭通竹产业集群。”“竹”梦未来,“竹”富昭通,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周祥满怀信心地说。

  翠竹青青,竹林成海,竹下生金。竹立天地之间,蕴含着无限生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逶迤千山绿浪涌,以山为纸,以竹为笔,昭通正奋力描绘生态美、产业兴、经济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宏阔图景。

  云报全媒体记者 谢毅 通讯员 李文静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