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周刊 | 专家点赞海南日报《海南周刊》:一份对本土文化的爱,值得珍视!
■ 海南日报全媒体 记者 陈耿
11月12日,《海南周刊文丛》四卷本正式出版发行,不少《海南周刊》的老读者、老撰稿人闻讯发来祝贺信息。他们盛赞《海南周刊》在宣传海南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期待抢“鲜”阅读这四本书,闻着墨香与《海南周刊》这位老友重逢。
在网络上各类“知识”俯拾皆是的当代,一份报纸依然能引发读者的价值共鸣,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内容。创刊16年来,《海南周刊》对优质内容的坚守从未改变。
“《海南周刊》作为副刊类报纸,在深挖、梳理海南本土历史、文化题材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采编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操守值得尊重。《海南周刊》不少优质内容成为高校研究团队的线索,甚至被学术论文引用,在‘知网’等互联网平台上都能搜到。”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泉根认为,“难能可贵的是,《海南周刊》的作者队伍中不仅有记者,还有来自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甚至是民间的文史研究者和撰稿人,这种开门办报、海纳百川的胸襟,尤其值得肯定和学习”。
长期关注黎锦技艺传承和创意开发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副教授杨丽说,她是《海南周刊》的忠实读者,对有关民族文化和非遗的内容格外关注。“《海南周刊》对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很有启发意义,许多版面我都收藏了。”
在全国范围内,《海南周刊》是推出自然生态类报道较多的党报副刊。“《海南周刊》里的自然和人文内容最吸引我,读到它,犹如打开了海南的百科全书,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它不仅是一份报纸,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读者走进海南岛的山海之间,感受那原始而纯粹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自然教育工作者卢刚说。
卢刚不仅是《海南周刊》的忠实读者和撰稿人,也是《海南周刊》的智库专家之一,为《海南周刊》主创团队提供了不少数据和理论支持。他认为,《海南周刊》用一篇篇有知有趣的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海南岛的自然、地理和生态,以海南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海岛图景。“这些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海南岛的自然景观,如热带雨林、火山海岸、红树林等,还探讨了这些景观背后的地质历史和生态意义,展现了海南岛的独特魅力。”(陈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