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解锁云南“家乡宝”|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楚雄彝绣 走向国际的千年指尖技艺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15:48:00  来源: 云南网

  开栏语

  峡谷深处,怒江草果散发着馥郁香气;青山绿水间,临沧坚果成为富民兴业的“金果果”;穿越亿万年时光,澄江化石述说着远古生命的奥秘;针线交织中,楚雄彝绣描绘着民族文化的瑰丽画卷……这些都是云南的“家乡宝”,是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瑰宝,更是云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网特别推出“解锁云南‘家乡宝’”系列报道,邀请四位代表、委员,携家乡“宝藏”亮相,展示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活力,诚邀大家感受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与深厚文化魅力!

  有着1800多年历史,它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它带动了5.7万名绣娘增收;融合民族艺术与现代时尚,它登上了国际时装周……楚雄彝绣,正在千年传承中续写着新的传奇。

  全国人大代表、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瑞瑞介绍,近年来,她持续开展非遗跨区域合作交流,如把楚雄彝绣与大理扎染或怒江独龙毯等文化元素相结合推出新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各民族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持续讲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故事。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彝绣,是彝族独具特色的刺绣技艺,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在云南楚雄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彝家女子会说话就会唱歌,会拿针就会绣花。”千余年来,一代代彝族绣娘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一方方布料上勾勒出岁月的脉络,让古老的技艺薪火相传。

  今年全国两会上,金瑞瑞穿着一套以黄色为主题,搭配有山茶花元素的彝族服饰亮相。她说,黄色在彝族的“三色文化”中,代表光明和希望;而山茶花,则代表着彝族女性之美。她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彝绣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楚雄彝绣发展至今,已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服饰,还有办公用品、首饰、时尚挎包等。”在从事彝绣文化产业中,金瑞瑞秉承“创新”“融合”两个关键词,突破固有的彝绣设计模式,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为这一古老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随着楚雄彝绣文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从事彝绣行业的企业、个体户、绣坊也逐步增多,彝绣也逐渐从“指尖上的技艺”转变成了“指尖的经济”。除了手工定制产品,金瑞瑞还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引进新型机器设备进行批量生产,推动彝绣从传统手工艺发展为规模化产业。

  据统计,2024年,楚雄州彝绣产业已实现产值11.3亿元,带动5.7万名绣娘增收,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彝绣产业成为了当地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古老T台秀到国际时装周

  在楚雄州永仁县直苴村,每年正月十五都会迎来一场盛会,从各村寨相约而来的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这项传统活动,如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T台秀”。

  去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24巴黎时装周上,来自这一古老T台秀的彝绣服饰惊艳亮相。这也是楚雄彝绣继走进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舞台后,再次登上世界四大时装周。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近年来,楚雄彝绣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这不但能持续拓宽国际市场,还能推进非遗的传承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金瑞瑞说。

  在她看来,从古老的T台秀到国际时装周,一代又一代的赓续传承是关键。而她也通过开展对外交流、研学、手工刺绣体验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

  “未来我将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并持续开展非遗跨区域合作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金瑞瑞表示。

  统筹:浦美玲 李星佺

  策划:期俊军 李熙临 刘畅 张成 吴珺

  记者:夏方海 娄新月 夏欣瞳 期俊军 李熙临 刘畅 陈思蒙 许卓皓 龙彦 王小羽 高祎祎 张梅焕 实习生 徐戥荷

  设计:奎佳良

  编辑:杜诗雨

责任编辑:沐贞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