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省正高级语文特级教师支招:高考志愿填报“三要三不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00:29:1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原标题:省正高级语文特级教师支招:高考志愿填报“三要三不要”

近日,招生咨询会现场。

高考志愿填报到了关键时刻,我根据近几年志愿填报的经验教训,将最重要的问题整理成了这份“三要三不要”,希望能对考生作个提醒。

先说“三个不要”。

一不要盲目跟风。

这里的风就是舆论导向,“风”是不稳定的,它是一种动态,何况对于专业的冷热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是从某一个视角来衡量专业的优劣,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热门专业不见得就是你的菜,也别简单地听某些大师的忽悠。如果你自己没有主见,你听谁的,往往就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所以,你不能仅仅因为某个专业热门就盲目填报。例如,以往金融、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热门,不少考生跟风报考,结果因政策变化等因素,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

正确的思路是,考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来选择专业,同时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适应性。

二不要只看分数。

不少考生会根据往年高校录取分数来判断今年自己录取的可能性,这个前提就有问题。

录取分数受多重因素影响,像试题难度、招生计划变动,甚至还会出现“大小年”现象。

记住可靠的依据一定不是分数,而是位次,或是根据位次计算出来的“同位分”,或者叫“等效分”。

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每年都会有所调整,如某专业今年缩招,其录取分数线可能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扩招,分数线就能降低。

考生需仔细查看该省发布的招生计划汇编,了解各院校专业的招生人数变化,避免因忽视这一因素而导致填报失误。

三不要只看眼前。

报志愿是一件长远的事,说穿了是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做一个整体的设计,不应仅局限于眼前的社会状态,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个基本判断。

比如随着人口曲线的变化,未来30年内,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数量在迅速减少,教师的需求量也就会逐渐下降,如果你不是出于热爱,仅仅从谋生的角度选择教师行业可能就不够明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专业应运而生,比如2025年教育部就公布了29种新增的专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海洋科学与技术、低空技术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数字戏剧、虚拟空间艺术……这些专业,或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或着眼于人们的社会需求,同时又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智能的转化等因素,对这方面比较有兴趣的考生可多关注。

高校招生咨询会现场,招生老师回答考生和家长提问。

接下来说说“三个要”,这是你避免失误、实现逆袭必须要做到的。

一要熟悉政策。

考生及家长得对本省高考政策有全面把握,像志愿设置、填报时间、录取规则等,这些信息在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都能查到。更具体的与志愿相关的报考说明要看相关学校的官网,关注高校招生章程里的细节。

你看的时候可以用红线画下来,比如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外语语种限制等。

医学类专业可能要求色盲色弱考生慎报;外语类专业可能对高考英语成绩有最低要求(如不低于120分);强基计划、定向培养等项目可能限制户籍或毕业后就业方向。

填报志愿时,如果遇有“服从调剂”的选项,需慎重选择。服从,可能被调剂到其他你不喜欢的专业;不服从,有可能退档。所以在两者之间要考虑清楚。

二要把握梯度。

平行志愿填报应遵循“冲、稳、保”的策略,但要注意梯度。

冲,可以选择部分略高于自己位次的学校,等着捡漏,这要靠运气,从概率上来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总是跟你的位次越接近的学校专业,逆袭的概率就越高,重点做好与你的位次距离5000以内的志愿选择,比例上来说控制在30%以内;

稳,选择一些与自己位次匹配的学校,重点选择专业。注意这是整个志愿的重点区域,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志愿就在这部分中产生,所以要仔细研究,重点关注自己位次上下1000这个区域的志愿,这个区域上下的比例可参考6:4,你投放这一批志愿的数量应该在所有志愿的50%左右;

保,最后选择低于自己位次的学校保底,距离也应该在10000以内,拉开档次,确保不滑档,这个比例控制在志愿总数的20%即可。这样能有效增加录取成功率。

三要信息可靠。

信息来源最可靠的三个网站,记住:教育部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本省的教育考试院以及各高校的官方网站。

你需要的所有资料这三个网站上都有,比如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学校声誉、学科排名等;专业信息像课程设置、专业地位、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招生信息如招生计划、录取标准、规则、程序等。

即使你的有些问题上面没有,也可以通过上面的信息平台提问,他们会给你针对性的权威解答。

最后再提醒一下家长:别完全替孩子做主,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毕竟这是孩子未来要走的路,让他们参与,以后学习才更有动力。

祝所有的考生都能事遂所愿,成功上岸。

作者简介

袁湛江,浙江省正高级语文特级教师,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创校校长。宁波市名校长,省督学,浙江师大、宁波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特约培训教师,国务院聘任的首批中小学教育督导,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联盟主席,《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