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触摸历史脉络 传承联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3日 15:34:40  来源: 云南网

  近日,参加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的红河学院新闻传媒学院“星火融光”志愿实践团,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闻一多纪念亭等地调研采访,触摸历史脉络,再悟联大精神,激荡强国之志。

  1938年4月,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法商学院暂迁至蒙自,借用歌胪士洋行等作为校舍,持续办学近半年。期间,师生们面临着物资匮乏、路途颠簸等诸多困难,纪念馆里仿制的教室,静置的校旗,留存的教学设施、生活用具等,都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办学岁月,展现着民族危亡之际,联大师生坚决、果敢地坚守着教育事业。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师生们重读了西南联大校歌中“绝徼移栽桢干质”的意义。“这句话原指将栋梁之材移植到边疆,实则隐喻三校南迁、在战火中培育国之脊梁,体现了联大师生毅然、坚定地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坚守教育、培养人才的崇高精神。”

  在蒙自,传承百年的过桥米线依旧蒸腾着熟悉的热气。讲解员说,然而对于当时的联大师生来说,吃上一碗还是较为奢侈的,有时想要“犒劳”一下自己,他们才舍得买。一碗滚烫鲜香的过桥米线,不仅是联大的味觉记忆,更承载着战火中知识分子“弦歌不辍”的坚韧。

  步行至闻一多纪念亭,只见纪念亭旁的石碑上写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这也正是联大精神的生动注解。当天,恰有一群老年人在纪念亭里合唱《我的祖国》,红歌合唱与诗碑名句交织,诠释着爱国精神的代际传承。

  据了解,1939年4月13日15时35分蒙自首次遭日机轰炸。日机20余架分两次由东山方向进入县城上空,低空扫射,投弹200余枚,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铭记这一惨痛历史,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红河州根据相关规定,于每年4月13日组织防空警报试鸣。

  如今,战火虽已远去,可再回望这段历史时会发现,这条“联大路”已不仅是地理轨迹,它更是一条精神纽带,时刻警示着当代青年要铭记“教育救国”的联大精神,在新时代续写“科教兴国”的强国梦。

  作者:红河学院 黄坪 卢婷 陈梦玲

  指导教师:袁玉宁 朱晓婧

责任编辑:李亭亭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