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 | 金小页:坚守50年 只为一张纸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5:15:00  来源: 云南网

  【开栏的话】

  当梯田云雾漫过田埂,当火塘炊烟缠上木楼,云南的乡土间,藏着一群身怀“绝活”的人:或指尖捻着千年银线的白族银匠,或喉间滚唱古老调子的哈尼歌师,或把山间草木绣成星河的绣娘,或将理论宣讲唱进民心的工作者。

  没有聚光灯,却以一辈子的坚守,让非遗沾着烟火气,让民俗透着鲜活劲儿,让理论宣讲飞进千家万户。即日起,云南宣传网、云南网带你走进村寨巷陌,寻访“藏在民间的高手”——听他们的故事,看手艺里的光阴,触摸云岭大地鲜活、滚烫的文化脉动。

  在横断山脉南延的褶皱深处,临沧市永德县永康镇忙石寨自然村里,淡淡草木香从构皮造纸工坊里传出,云南文化能人金小页正熟练地搅动着乳白色的构树皮纸浆——竹制纸帘稳稳沉入浆水中,再缓缓提起时,一层薄如蝉翼的湿纸便乖巧地附在帘上。从18岁的傣族少女,到如今行业的领军人物,金小页用双手传承着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千年不绝的温度。她说:“每一张纸都承载着祖先的智慧,我要让世界看到它的价值。”

  18道手工艺 匠心传承“千年纸”

  1956年,金小页出生于永德县永康镇忙石寨村的一个傣族家庭。自幼,金小页便深受傣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忙石寨手工造纸技艺的浓厚氛围中耳濡目染,对这一古老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18岁时,她开始跟随婆婆系统学习手工造纸,从此踏上了守护与传承这门技艺的漫长征程,至今已坚守了50多年。

  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因取材构树而得名,历史悠久,主要由当地傣族妇女所掌握、运用。纸张经浸泡、蒸煮、捶打、晾晒等18道纯手工工序,生产过程历时近两个月才能制成。制成的纸张质地柔韧,具有极佳的耐久性,可保存千年之久。

  在过去,构皮纸一直是抄写经史典籍、书法绘画、裱褙装潢及包裹钱币或其他贵重物品的传统用纸。

  金小页在传承过程中,始终坚守古法工艺,蒸煮、打碓、碾穰、淘穰、抄捞、扫纸等环节均至关重要,且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控。在制作现场,一缕缕构皮纤维在金小页双手的不断拍打中,逐渐铺展开来、慢慢沉淀。“要进行均匀地拍打、搅拌,确保每一个地方的构皮纸浆都一样,耐心决定着一张纸的成败,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做出来的纸张才会坚韧平滑。”金小页说。

  守正创新 激活技艺传承致富路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金小页深知创新对于传统技艺发展的重要性。她积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现在,除了传统的构皮纸,还有构皮纸制作的手提包、台灯、扇子、书签、笔记本、墙纸、簸箕、花纸,并可用作书法纸、画纸、茶叶包装纸等,大大拓宽了市场。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傣纸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造纸技艺与文旅相融,在忙石寨文化产业园中,游客不仅可以观摩造纸制作过程,还能购买造纸文创品作为旅游纪念品。

  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提升了傣纸的附加值,还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古老技艺。在金小页的带动下,曾经放弃手工造纸的村民纷纷重操旧业。目前,永康镇忙石寨自然村83户人家中,有20多户从事造纸产业,全村年产数万张傣纸,产品畅销全省各地。

  言传身教 探索传承新路径

  长期以来,造纸技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徒弟要凭借良好的悟性和长期的实践体会去掌握相关技术要领,而金小页也耐心地对自己的每一位徒弟言传身教,先后培养传承人20余名,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这门传统技艺。

  无论是村寨内的妇女、刚过门的媳妇,还是下岗女工、大学生,只要对造纸技艺感兴趣,金小页都会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了这门非遗技艺,为其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金小页创办的作坊已成为省级非遗工坊,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探访。对于金小页而言,每一张傣纸都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民族的记忆。“我很热爱这份事业,希望可以把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金小页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她对这门技艺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

  2025年3月,金小页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凭借在“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卓越传承贡献,成功跻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行列,为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张古法构皮纸,书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奇。金小页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手工造纸技艺传承的第一线,不断探索创新,让“纸中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策划:浦美玲 段琪宇 自建丽 杨萍

  编辑:徐颜蓉蓉

  设计:奎佳良

  部分来源:中共永德县委宣传部、“临沧文旅”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手艺网、永德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陶琼莉:把春天“绣”进苗族大山里

责任编辑:郭小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