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龙彦)9月18日,记者从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获悉,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8月,全线累计完成货物运量6525.6万吨,进出口货物累计完成1491.4万吨,运量连续四年实现较大增长。跨境货物运输品类由初期10余种扩展至3000余种,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产业链、供应链互补提供有力支撑。水果冷链运输成效显著,累计运输入境东南亚水果41.3万吨,实现境内外果蔬双向高效流通。
为接续推进中老铁路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今年9月,云南省印发《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长熊维平介绍,为充分发挥中老铁路战略通道作用,昆明局集团公司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深化国际合作机制,构建标准对接体系。依托万象运营管理中心,与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海关等建立高效沟通机制,推动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打造“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品牌,在中老泰三国注册商标,形成“定点、定时、定线、定车次”客车化运输模式,实现昆明至万象最快26小时直达。
——扩容通道运力,提升运输效率。推进昆玉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展增吨提速试验,牵引定数由2000吨提升至2800吨,并加密跨境列车频次。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量由2列增至18列,最高达26列。
——完善物流设施,优化服务网络。创新研发冷链运输装备、罐式箱等,调集2100余只冷链箱,优化货源结构,提高“重去重回”比例。
——提升通关效率,打造智慧口岸。完成磨憨铁路口岸扩能改造,实施“铁路快通”模式,实现“7×24小时”预约通关,口岸通关时间由40余小时压缩至5小时内。创新推出榴莲“转场储存”方案,助力榴莲提前2-3天上市,单日进境水果运量屡创新高。
——创新货运产品,拓展国际联运。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班列2329列,运输货物93.8万吨,并创新“澜湄快线+中欧班列”“沪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等联运产品,打通老挝、泰国至欧洲物流通道,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对接。
下一步,昆明局将高质量对接《三年行动》,积极配合推进大化工业园区专用线以及研和、王家营西等冷链物流基地的规划建设,协调老中公司尽快启动境外车站货场能力补强项目,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强化资金效能助力物流发展,着力发挥省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中老铁路国际货物物流补助资金效能,强化货源培育组织,大力拓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及“新三样”运输市场,提升物流服务能级。深化国际联运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中老铁路“澜湄快线”谱系化服务品牌,加大“中老泰”“澜湄快线+”国际联运直通列车开行力度,构建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推动跨境物流服务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