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南永德:微实事暖心窝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7:41:51  来源: 云南网

  走进临沧市永德县的村寨,总能听见群众说起这样一句话:“事儿不怕小,有人办就好。”这话朴实,却道出了群众心中的期盼。在永德,一项“3必到5必访”的工作机制,正悄悄改变着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也让“微实事”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暖心词儿。

  产业“微突破” 家门口挣到“活工资”

  为了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能挣钱、有奔头。牛火塘村盘活闲置土地,按“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想法,引来中药材种植,搞起“党建+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种了1300亩三七、当归、黄精。

  现在,村里每天有40多人在家门口务工,2025年以来群众增收58.63万元。对于无法外出务工的特殊家庭,公司给种子、教技术、帮资金,农户出土地和劳力,按公司55%、农户45%、合作社5%的比例分红,发展了57.3亩黄精、重楼、龙胆草等中药材的庭院经济。

  “有公司撑着,心里踏实。”村民刘天华看着自家的黄精地满脸笑意,“回收价比市场价还要高,明年我家能多挣1万块左右。”

  如今的永德乡村,越来越“小产业”撑起“大民生”,让乡亲们务工收入、土地租金、技能都跟着涨。

  民生“微服务” 把方便送到家门口

  “我们不只是收保险、发补助,更要走进门、解难题。”驻村干部这样说。

  德党镇居民马先生,和患病的弟弟相依为命。弟弟未更新社保卡信息,补助一直取不出来,生活越来越难。驻村工作队了解后,联合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坐到他们家院子里,慢慢聊、耐心劝,终于解开了弟弟的心结,办成了业务。“取到钱了,日子有着落了。”马先生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像这样的“上门服务”,在永德县不是个例。今年以来,村干部和工作队员主动为低保户、残疾户、大病家庭等特殊群体,办理人脸识别、信息认证等手续,用“干部跑”换来了“群众笑”。

  基建“微改造” 破解出行“大难题”

  村组主干道和入户路衔接处没硬化,收获季节拉粮食“卡壳”;老旧木桥年年修、年年被雨水泡,雨季走起来心慌…… 这些“小事”,都是乡亲们急着解决的“大事”。

  牛火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向上级争取到38吨水泥,乡亲们自筹砂石、投工投劳,把11户人家的入户路都硬化了,再也不用“出门踩大坑,下雨满身泥”。

  如今,水头二组的老木桥也换成了钢筋混凝土桥,组长曹天长念叨着:“这木桥20多年前就有人掉下去过,现在新桥又结实又安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截至目前,仅牛火塘村就建成 5.28公里产业砂石路、募集1.6万元助学资金、修通2.8公里砂石快捷通道。

  应急“微支援” 风雨中撑起“安全伞”

  农忙时搭把手、灾害前往前冲,干部的担当让干群关系越来越近。汛期来临,牛火塘村51名党员干部化身“宣传员”“排查员”“抢险员”,24小时值班值守,冒雨查老旧房屋、孤寡老人住所、山洪灾害点。

  “幸亏有你们,我们一家5口才安全转移。”村民李老强说起这事就感动,“干部不光帮我们转移,还送来了生活物资,党和政府的温暖是实打实的。”永德的党员干部在风雨中筑起“红色防线”,让乡亲们的安全感越来越足。

  在永德,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期盼,一件件“微实事”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让乡亲们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真、安全感更实。

  云南网通讯员 金维娜 李建光

责任编辑:杜诗雨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