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黄家寨冬季人参果种植示范基地里,30亩人参果迎来挂果期。一个个金黄果实掩映绿叶间,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静静运转,气象监测仪实时记录数据……
人参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麓。2020年金平引进人参果冬季试种,2024年已发展到5万亩,总产值4.5亿元左右,带动1.12万户5.1万人实现人均增收8800元以上。

金平人参果
这个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水果
如今正通过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
在云岭大地上演绎着
科技赋能农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的
生动故事
10月27日至29日,省委书记王宁在红河州调研期间,来到金平县黄家寨冬季人参果种植基地,他与农技人员、种植户问技术、话增收,关切着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
金平人参果产业的
良好发展态势
得益于一套科学高效的模式
党委政府科学谋划,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金平县采取“国有平台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从种苗供应到销售终端全链条参与。金平县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编制生产技术规程,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则负责组织生产、建设配套设施。这种系统性的谋划,确保了产业方向正、根基稳。

金平县金水河镇党组织领办种植基地。戴梦妮 摄
精准破解产业链上的堵点、难点,是产业崛起的关键所在。以种苗为例,过去,种苗品质差、价格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对此,基地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建成全县首家标准化育苗基地,可年供优质脱毒组培苗800万株,结果立竿见影。种苗价格从每株0.8-1.3元稳定至0.3-0.6元,为全县种植户节省成本1750余万元,从源头上为产业保驾护航。

金平县金河镇黄家寨人参果基地。
针对种植缺乏科技赋能、管理粗放问题,基地实行精细化种植管理。通过创新性人工引蔓和自然生长两种种植模式,对11种种植方式进行全周期数据分析。数据最有说服力,其中20厘米高密度引蔓模式表现惊人,亩产突破5吨,比常规种植提升两倍多。这项关键技术,成为产业增效的核心引擎。

金平县黄家寨人参果基地开花的冬季人参果。
好果子怕烂在地里,为开拓人参果销售渠道:线下,打通北京、浙江、广东等主流水果市场;线上,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并在田头搭起直播间,确保产品运得出、卖得掉。2024年种季,共计分拣销售鲜果1500余吨。

金平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冬季人参果。
最终让农民获得真实收益,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归宿。金平县建立了一套清晰的利益联结机制,以2024年金平县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包装出售人参果市场价每公斤10元为例:群众收益6元、公司收益3.5元、合作社收益0.5元。农户种植成本亩均节省成本350元,亩产值从6000元增加至9000元。另外,采取粮果轮作亩均再获利1600元,采取果果轮作模式亩均可再获利4000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收益,也真正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合作社增实力。

农户采收成熟的冬季人参果。
这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模式,与全省推广的孟连牛油果“334”等模式一样,本质都是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凝聚起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等多方力量,共同保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放眼全省,这样的创新实践还不断涌现。
夕阳下,黄家寨基地的果农们忙着采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根据规划,未来金平县发展冬季人参果种植面积将至10万亩,目标产值20亿元以上,力争让农户亩均获利稳定在1万元以上。


撰文:夏方海
资料来源:云南日报、金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金平县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红河州委宣传部 金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