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以则社区以产业兴赋能乡村振兴 施玮玮
时近深秋,雨水逐渐多了起来。最近这段时间,23亩党参种苗种植地块的防涝排涝,成为宋琼浩心里的头等大事。毕竟,这不仅是自己压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大冒险”,更事关能不能带领全村118户、400多名村民找到一条致富的新路。
今年32岁的宋琼浩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几年前选择回到家乡。回家后没多久,赶上村里换届选举,社区领导信任、村民支持,让宋琼浩成为了会泽县钟屏街道以则社区第一村民小组的村民小组长。
走上新的岗位,宋琼浩一边带领村民改造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一边成天琢磨怎样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这几年一直在想办法,直到去年,有个朋友和我说了种植中药材的事,我就认真查了查,我们这边的海拔、气候、土壤都挺适合的,经过反复比较,最终决定种点党参试试。”

位于会泽县钟屏街道以则社区第一村民小组的党参种植基地。林勇 摄
方向确定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出门学习考察、流转土地、购买种苗、试种……终于,宋琼浩的23亩党参种苗田全部种植完成。“党参种植对田间管理的精细程度要求很高,出苗期要防止日照过强所以要搭遮阴网,为了满足种苗水分适宜就安装了滴灌,为了保证根系生长还要定期打尖,还有中期管理的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
本着让更多的乡亲参与到种植过程中,提前学习掌握党参栽培技术的初衷,宋琼浩在安排人员务工时,优先考虑周边村组的脱贫户、三类监测对象和45岁以上的村民,希望这些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从5月份的育苗开始,这些承载了全村人希望的小苗,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已经郁郁葱葱。站在田边,看着这些长势良好的种苗,宋琼浩的嘴角溢出了笑容。

党参种植基地内工人正在除草。林勇 摄
无独有偶,就在宋琼浩准备移栽党参的地块旁,以则3组村民何党波的300亩当归也进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每天都有周围村组的村民在田里忙碌。相较于党参的种植,这些当归的种植周期更短,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到年底就可以带来第一笔收益。
“我们以则山地比较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直是社区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们积极配合社区鼓励有能力的村民大胆尝试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合理规划利用风电、光伏等项目的落地,壮大村集体收入,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吃上‘产业饭’。”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派驻以则社区的第一书记李明说。
驻村3年,李明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带动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这些年,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们足迹踏遍社区11个村民小组的山山水水,只为能找到适合社区各个小组的发展模式,为乡亲们蹚出一条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如今,以则社区已经形成了中药材、烤烟种植,万寿菊种植和初加工的全产业链,并正在探索林下经济种植等新路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愿景会一步步照进现实。
与会泽县携手10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曲靖卷烟厂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能从“输血”到“造血”,让结对帮扶的4个村子真正走上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10年间,通过先行先试、技术推广、招商引资、辐射带动等方式,4个帮扶村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
鱼洞社区通过引进北美冬青和玫瑰种植企业,依托街道精心打造的文旅小镇,不仅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也探索出一条文旅+观光+产品加工的融合发展之路;石鼓社区打通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以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水果种植产业发展,并借助家门口的水果市场、农业合作社等平台,让特色水果走进更多消费者家中;温泉村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发挥致富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仙人掌、冬早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与此同时,直播培训、砌筑工培训、编织技巧培训等一系列走到村民身边的职业技能培训,也让更多的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途径。而这些变化,曲烟的4支驻村工作队既是见证者,更是付诸过无数心力的参与者。10年光阴,他们早已融入并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还有三四个月,宋琼浩的党参种苗就能进入移栽环节了。他已经在山上流转好了土地,修建好了浇灌用的水池,准备移栽的地块也翻整了2遍,只等来年春天,种下希望,收获未来。
云南网通讯员 裔丽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