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李常林是每一位办案民警都熟悉的名字。在老同事眼中,他是刑侦岗位上最可靠的战友,在年轻民警心里,他既是专业过硬的刑侦专家,也是倾囊相授的“引路人”。
1992年7月,李常林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了刑侦大队一名普通的刑侦民警。他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曾先后担任官渡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经开分局副局长、官渡分局副局长。
2025年,作为转任职级领导干部的一员他“改非”后,回到了从警生涯开始的地方,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刑侦大队,成为一名“业务专员”,继续在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30年刑侦路是归属 更是初心
“案件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在李常林看来,每一起案件都是必须拿下的战斗。任职期间,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精准判断为破案赢得先机,即便在担任派出所主要领导期间,他仍将刑侦工作摆在核心位置。回到刑侦大队后,他更专注于案件研判与线索挖掘。
2025年,李常林主动承担命案积案攻坚任务,带领5名同志一头扎进尘封的卷宗中,“积案不是死案,绝不能放弃。”在梳理2016年一起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件时,他敏锐察觉到犯罪嫌疑人罗某很可能藏匿于省内某地,随即与经办民警展开分析,最终锁定其藏匿的区域,将逃亡9年的罗某缉拿归案。
“每一起积案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每一个未破的案件,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李常林深知这份重量,他逐字推敲案卷70余册,档案100余本,反复推演案件细节与证据链,甚至联系已经退休的老战友,共同回忆案情。
通过对旧卷宗的深度“挖掘”,累计梳理出关键线索40余条,推动5起积案成功告破,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30年扎根一线是本能 更是担当
“一线民警责任重大。”“我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在历史遗留案件批捕环节,常因证据标准高、时间跨度大而困难重重,李常林一边对接省级技术部门,借助最新科技重新检验鉴定原有物证,一边组织法医、痕迹鉴定专家会商,完善证据链的完整性与关联性。
在重启调查2014年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因关键物证保存时间过长,部分鉴定结论存在争议,李常林3次前往物证鉴定中心,协调专家重新检测,最终形成权威意见,为该案的办理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支撑。
30年官渡情是责任 更是情怀
“扎根官渡,是我最深沉的热爱。”从警33年,李常林有31年奋斗在官渡,这里的一街一巷他都再熟悉不过。
如今官渡分局迎来一批批年轻民警,看到他们渴望成长的眼神,李常林毫不犹豫担起“传帮带”的责任。为帮助青年民警摆脱对数据平台的过度依赖,他常常参与到案件研讨中,倡导在数据支撑外,善用传统侦查手段,为他们梳理脉络、传授经验。
云南网记者 赵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