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全国15所高校校园内咖啡香与青春气息交织——由保山发起的“有你必咖”大学生咖啡节今日同步启幕,为青年学子送上“冬天里的第一杯咖啡”。这场集沉浸式体验、文化融合、产教对接于一体的青春盛宴,不仅让咖啡技艺从“咖啡馆”走进“校园课堂”,更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探索咖啡文化中国化路径,推动这一舶来品扎根本土土壤,成为联结青春活力与产业升级、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从“舌尖”到“心间”的青春共鸣
“白天亲手烘焙冲煮,晚上在音乐节里感受咖啡与音乐的碰撞,这是属于我们的冬日浪漫!”云南大学保山籍学生吴佳恒在体验现场难掩兴奋。活动中,咖啡冲泡、拉花、烘焙等“专业技能”被拆解为趣味实践课,学生们围在讲师身旁,亲手解锁往日“高深莫测”的手艺;非遗展示、汉服雅集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咖啡摊位巧妙融合,上海交通大学云南籍学生何瑜涵感慨:“习近平总书记说‘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此刻握着这杯亲手做的咖啡,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咖啡创意集市的手作体验,到产业沙龙的思维碰撞,再到就业创业宣讲的干货分享,多元“咖啡+”场景让青年在互动中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保山小粒咖啡的独特韵味。保山青联委员张弦表示:“我们希望咖啡不仅是饮品,更是传递温暖与家国情怀的载体,让青年从‘舌尖’的喜爱深入到‘心间’的认同。”

让咖啡成为传统与现代的“连接器”
作为活动发起地,保山以咖啡节为载体,着力探索咖啡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生活的深度融合。活动整合音乐演出、民俗展示、产业交流等环节,打造“咖啡+音乐”“咖啡+非遗”“咖啡+民俗”等丰富场景——学子们在冲泡咖啡时聆听云南民歌,在创意设计中融入传统纹样,让咖啡香与茶香、民族文化碰撞出新火花。
“咖啡文化中国化,关键在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活动负责人表示,通过将汉服雅韵、非遗技艺等元素汇入咖啡新潮,保山正让这杯“洋饮品”长出“中国根”。数据显示,依托咖啡节等载体,保山已推动咖啡文化与青年生活深度绑定,成为引发代际共鸣的文化符号。

从“实训课堂”到“产业赛道”的双向奔赴
咖啡节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产教融合的“实训现场”。在保山与高校共建的咖啡实训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烘焙火候控制、风味品鉴等实操课程,直接对接产业一线需求。“过去觉得咖啡产业离自己很远,现在发现能把兴趣变成职业!”参与实训的学生坦言。
这种“课堂-产业”的无缝对接,已催生出一批青年创业力量:85后青年杨竹携手云南农科院培育出中国首个自主小粒咖啡品种“云咖1号”,构建全产业链获“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IT跨界创业者王立军以AI赋能咖啡精深加工,带动保山咖啡年销量突破千吨级,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保山已形成“专业培训+资源对接+孵化支持”的创业体系,让技能培训成果切实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平台。

咖啡香里的“保山答卷”
活动背后,是保山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中国小粒咖啡之乡”,保山咖啡精品率达70%、精深加工率85%,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1户、“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保山咖啡协会会长李晓波表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要求,通过咖啡节等载体推动产业“精品化、特色化、高端化”。
如今,保山正以“咖啡+旅居”“咖啡+文旅”模式拓展产业边界:青年创业者李奇打造的“咖啡+展馆”“咖啡+夜市”场景,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红糯米咖啡”“咖啡+饵块”等融合民族风味的创新产品,成为“旅居云南”的新名片。数据显示,保山咖啡产业已带动超10万青年就业,咖啡品鉴师、科研人员等专业人才超千人,形成“青年融入产业—产业赋能品牌—品牌反哺文旅”的良性循环。
在保山市人民政府、共青团保山市委等多方共同努力下,让这场跨越15所高校的咖啡盛宴,不仅为青年送上冬日温暖,更勾勒出保山以咖啡为媒、联结青春与产业、传统与现代的生动实践。正如活动主题“有你必咖”所寓意,当青年活力与产业脉动同频,当咖啡香与中国文化交融,这杯“中国咖啡”正以更自信的姿态香飘世界。
云南网记者 贺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