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北京传来喜讯:开远,这座滇南小城,正式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继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之后,开远获得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也是属于30多万开远人民的共同荣光。
从2021年获得提名
到2025年成功夺牌
四年磨一剑
开远用实干与温度
书写了一座老工业城市的
文明蜕变史
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城市
如今
以“开放包容、行稳致远”的姿态
绽放出生态宜居
人文温暖的文明之花


一顿“热乎饭”,暖了老人的心

中午时分,解化社区老年幸福食堂饭菜飘香。老人们有序排队,笑意盈盈。“一餐才6块钱,饭菜很丰富,荤素搭配得当,真的是幸福开远人。”不少老年人纷纷如此夸赞。

这样的幸福食堂,开远已建成7所,助餐点5个,覆盖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60岁以上老人享受分级优惠,90岁以上免费。截至目前,已服务老年人12万余人次,送餐上门4000余次。一顿饭,暖的是胃,更是心。

一张“保障网”,托起孩子的梦


从生命初临的“生育礼包”送到产房,到穿梭于山间的“梦想巴士”打通求学路;从普惠性幼儿园在各社区“遍地开花”,到“守护朝阳”项目为留守儿童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开远用心用情,织就了一张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坚实儿童保障网,温柔地托举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2022年以来,开远共计投入资金1个亿,先后建成阿得邑幼儿园、凤凰幼儿园、中和营镇中心幼儿园及八家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350个,城区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园“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整体园所环境大幅提升。

孩子们的笑脸,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文明底色。

一座“生态城”,推开窗即是景

凤凰生态公园、泸江公园、幸福大草坪……开远将城市公园建设列为美化城市绿化景观、打造生态绿色宜居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坚持“宜绿则绿、宜建则建”的原则,以城市绿道为脉络,将城市公园、居民小区、商业街区等空间有机串联,通过“串珠成线、织线成网”的系统化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绿色服务网络。30个城市公园广场星罗棋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8.87平方米。

“推开窗就是绿,走出门就是景。”市民的感慨,正是开远从“黑色煤城”到“绿色新城”蜕变的最佳注脚。

一条“焕新路”,老城亦有新生


老城换新,最温暖的变化发生在居民身边。曾经的铁路建设小区电线乱搭、路面坑洼、停车混乱,如今却焕然一新:平整的柏油路、规范的停车位、崭新的健身器材,还有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700户居民的幸福感得到升级。住户张建新感慨道:“小区改造后,道路平整了,还规划了停车位,增加了休闲区域,比以前好多了!”

自2019年起,我市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截至目前,完成292个片区41506户老旧小区改造、15个片区9800户棚户区改造,带动21.8平方公里城区实现连片更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干净整洁、面貌一新,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蜕变,圆了市民的幸福安居梦。

一股“活力源”,运动点燃城市



遍布全市的近千个体育场地、总长超过80公里的健身步道,共同见证着这座“运动之城”永不停歇的蓬勃脉动。开远用体育点燃城市活力,用赛事传递文明温度。

凤凰生态公园的跑道上,晨跑者与晨曦共舞;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旁,太极拳、广场舞勾勒出和谐的晨昏画卷;市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中心里,篮球、羽毛球的击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成为市民下班后最热血的消遣。体育,已深度融入开远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一种“精神气”,志愿红成底色

6.3万名注册志愿者,平均每5个开远人中就有1个。路口的文明引导、社区的暖心帮扶、赛事的热情服务……“志愿红”已成为开远最温暖的文明底色。

“开远榜样”“开远现象”“开远先锋”不断涌现,全国劳模、省级先进、州级典型层出不穷。他们用微光点亮整座城,汇聚成文明的力量。

文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品格。开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回答了“何以文明”的时代之问:
——文明,是老人手握餐盘时的笑容;——文明,是孩子安心上学的脚步;——文明,是推窗见绿的清晨;——文明,是老街新貌的乡愁;——文明,是赛场上的拼搏与互助;——文明,是志愿者穿梭街巷的身影。

这是一座城的奋进
也是一城人的奔赴
全国文明城市
是荣誉,更是起点
开远
将继续以奋斗为笔、以文明为墨
在时代的画卷上
书写更多属于人民的幸福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