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专访《太平有象》| 他们用舞蹈讲述时代故事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15:32:40  来源: 七彩云端

  原标题:专访《太平有象》| 他们用舞蹈讲述时代故事

 

 

  舞台暗下,袁志平喘着气,汗水沿着脸颊滑落。最后那个回眸,他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眼眶发热。“就像灯,像扇窗,情绪透过它在往外涌。”这位《太平有象》的领舞兼编导说。那一刻,他不是在表演,他就是那头历经漫长迁徙、终于要回归家园的象。

  就在他转身之前,舞台深处,一头象征“新生”的小象被象群缓缓托起——这是此次文华奖演出版本中新增的动人一笔。小象的升起,不只预示着生命的延续,也为这场漫长的迁徙注入了温柔的希望。人群静默,光渐收拢,象群的故事在未完成的构图里静静延续,留下一片可供想象的留白与回响。

  这部刚刚荣获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的作品,成功地将2021年全球关注的亚洲象“北上南归”事件,升华为一场极具创新力和时代感的舞台叙事。屏幕暗下,音乐渐起。这群舞者以身体为素材,在舞台上构筑了一个关于行走、守护与归家的寓言。

  一路采风,把新闻变成舞步

  2021年,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新闻引发全球关注。杨泽云和袁志平没有坐在练功房里想象,而是直接沿着象群的足迹,一路采风。

  “大象洗澡去老百姓家去吃玉米啦,去喝酒啦,喝醉了它睡觉了,所有的老百姓都是觉得,哎呀,我们家来了祥瑞了。”编导杨泽云回忆。这种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真实观察,后来被编成了舞蹈中两只小象“嬉戏斗舞”的段落,充满野性的生命力。

  沿途,他们听到最多的是村民如何保护大象的故事。“大象是幸福的,因为人们在守护它们。”袁志平说。这个认知,成了整个舞蹈的情感基石——他们要跳的不是动物的迁徙,而是一场被守护、被祝福的归家之旅。

  用身体“搭”出一头有时代灵魂的象

  第一个难题,是如何用人的身体“搭”出一头象——不只要形似,更要有灵魂。

  “像不像,三分样,”编导杨泽云说,“但我们不要形似,要神似。”开场那头由舞者身体垒砌而成的象,是团队反复磨合的成果。它不能笨重,要有动势,更要透出力量。他们选择保留傣族舞“三道弯”的韵律,却打破其柔美的传统印象,让一群健硕的男舞者,用雄浑的身体,舞出大象的沉稳与磅礴。

  静态的象立住了,动态的迁徙如何表达?舞台上,一群男舞者呼喊着“水水水”,以激昂的节奏沿S形路线蜿蜒行进。“那不是走,是在迁徙,”袁志平说。动作源自傣族嘎光舞,舞步一起,舞台仿佛化为云南的雨林山川。这种充满原始力量和民族气质的集体舞动,是他们对象群“北上南归”事件的诗意回应。

  于《太平有象》团队而言,这场创作一如象群的迁徙,是一场漫长的跋涉。他们从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当代找到回响,最终用身体的语言,让这个来自云南的故事,从土地出发、与世界对话。

  占芭花与回眸:所有的生命终将回归

  在这个充满力量和动感的作品里,有一个舞蹈段落显得格外静谧轻柔:舞者用身体构筑成一棵芭蕉树,芭蕉树旁出现了一朵漂亮的占芭花。领舞袁志平将它摘下,反哺大地,再重新捧起。

  “我们想表达,所有生命都从这片土地生长,最终也要回归土地,孕育新的生命。”编导杨泽云说。这朵花,是感恩,是循环,是云南这片土地最朴素的生态哲学。

  在舞蹈的最后,袁志平转身时回眸一笑,则为整个故事画上温暖的句点。他把那个笑留给了观众,也把一份关于回归与守护的思考,种进了每个人心里。

  记者/刘晓曦 

  摄像/崔滨 王灏

  编辑/刘晓曦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