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中关村门头沟园收入突破千亿元
昨天(1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京西福地门头沟”专场发布。门头沟区代理区长吕鸣介绍,过去五年,门头沟聚焦生态环境建设和“专精特新”建设,中关村门头沟园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地均产出率达每平方公里236亿元,劳均产出率达到334万元。在民生领域,不断推动就业增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5.5%以上,2024年增加到6.8万元,位列远郊区首位。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正式开园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位于长安街延长线上的高科技产业园,中关村门头沟园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构建起符合区域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门头沟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子扬介绍,今年1至9月,全区信软业增速53.2%,暂排全市首位,2025年度中关村门头沟园综合评价排名生态涵养区首位,园区总收入两年时间实现翻两番,首破千亿。
上个月,坐落于中关村门头沟园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正式开园,目前已建成700P国产自主算力集群,获得全国首批“国智牌照”,先后落户了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服务中心,引入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连续三年承办北京AI创新发展大会。
在超高清数字视听和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阜外医院西山院区二期即将完成建设,央广总台超高清示范园区“央视界”项目、军庄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基地等项目正在加快启动。总体看,园区已实现“三大产业”要素集聚、主体活跃、活动密集、生态优良的实景画面。
特色文旅品牌成为增收新引擎
“生态立区”是门头沟区的发展之本,门头沟区实施“中国山水工程”系列项目,推进百万亩植树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废弃矿山修复等系列工程。联合周边区县,推进“跨流域、跨区域、跨领域”的生态共保联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核算体系,探索构建“GDP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同部署、双增长”机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门头沟区新发布了“京西福地门头沟”区域品牌,依托“古村、古寺、古道”历史文脉和十大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全市最多的红色文旅点位,推动“文旅农林商体学”融合发展,打造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门头沟区副区长王垚介绍,2024年入区旅游总人数达374.6万人,旅游总收入41.3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7%和88%,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和第二。2024年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全市第一,成为增收致富新引擎。
在品牌打造方面,门头沟区设立文旅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民宿贷”等产品,率先推动精品民宿“一照、两证、一系统”办理改革。形成了以3家全国甲级民宿为龙头引领,涵盖162家民宿的“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体系。通过举办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环门头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打造“三地”品牌(即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和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促成多元共生的新兴业态发展,全区新增就业2.7万人。
推出高新产业青年人才“三个一”计划
区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和支持,门头沟区委组织部部长李丽辉介绍,门头沟区围绕核心产业,率先推出全市首个“算法人才10条”,在创业空间、算力使用、算法交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两年来认定了18位“算法人才”,平均年龄33岁,其中最小的仅有24岁;推出“诗画乡村”建设产业人才支持政策13条,围绕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精准扶持,最高给予乡村产业人才500万元的专项奖励。
今年门头沟区发布了针对高新产业青年人才“三个一”计划,即安居保障“一免两补”(即第一年租金全免,第二年梯次补贴,第三年统一享受50%补贴)、创业支持“一金共赢”(即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智谷计划”创业发展基金,支持100个初创企业或团队,最高可获50万元等值的综合支持,包括办公空间、算力资源、资金投入和创业辅导等)、评价认定“一卡通享”(即为纳入“京西聚智计划”的人才发放“京西人才永定卡”,凭此卡可享受超过20项高品质服务),从安居保障、创业支持、评价认定等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支持。(李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