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新光村的柑橘种植园,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果农韩云海穿梭在林间,手中剪刀“咔嚓”作响,成熟的果实应声坠落,被小心翼翼接入竹筐。满载柑橘的竹筐在田埂上接力传递,最终集中搬运至地头装车,争分夺秒抢收外运。枝叶间的欢声笑语与车辆的轰鸣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画卷。
丰收背后,是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的双向赋能。曼来镇的柑橘种植史由来已久,新光村更是远近闻名的种植核心区,种植户们在多年实践中沉淀了扎实的管护经验。面对柑橘种植精细化要求高、人工成本高的难题,农户们主动求变,推动种植从“凭经验”向“靠科学”转型。
“无人机在农村非常实用,所以我主动考了无人机操作证,自己也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给我的种植园吊运、病虫害防治,特别方便,又省时省力。”种植户韩云海便是村里的技术带头人,他不仅自己摸索科学管护技巧,去年还考取无人机操作证,购入植保无人机用于病虫害防治和吊运,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质效。
另一边,新光村委会曼老村民小组的柑橘收购点同样热闹非凡。果农的三轮车排起长队,工人们分工协作,卸货、分拣、保鲜浸泡、修剪残枝、按大小分级,一道道工序一气呵成。经过精细处理的柑橘被迅速打包装箱,整齐码放在货车上,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这里的柑橘上市早、口感甜,北方市场特别抢手!”来自福建的收购商辜明权一边核对收购清单,一边笑着说。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他和团队一个月前就进驻曼来镇,如今每天都能收购大量优质柑橘,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曼来镇立足热区气候资源优势,持续推动特色水果产业提质升级,逐步形成规模化水果产业集群。目前,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超1.6万亩,沃柑、椪柑、砂糖橘、冰糖橙等品种丰富,年产量达2万余吨。从田间精细化管护,到代办精准对接,再到收购点高效运转,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然成型,既保障了柑橘顺利外销,更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分拣水果一天能挣150元,男工200元,中午还管饭,加班每小时再加20元。”在收购点务工的村民龙来伯满脸笑意,“离家近,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接送小孩,日子踏实又舒心。”
“我们就是果农和收购商之间的‘桥梁’。”水果代理经销商唐世杰介绍,曼来镇作为农业大镇,特色水果品类丰富,代办的核心作用就是牵线搭桥,把外地收购商引进来,把果农的好果子卖出去,让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一颗小柑橘,串起增收大文章。如今的曼来镇,传统种植经验与现代科技相融共生,本土特色产业与外部广阔市场精准对接。万亩橘园里,果农忙碌的身影、收购点繁忙的节奏、务工者满足的笑容,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让这座热区小镇在冬日里焕发着蓬勃生机。
云南网通讯员 赵媛 白详 王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