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东南的群山间,麻栗坡县3.5万亩茶园如绿涛翻涌,2.16万亩古茶园中,40余万株古茶树交织成独特的生态画卷。近年来,麻栗坡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茶资源,组建农旅茶业产改联盟,完成从“小散弱”到“规模化”、从“山野茶”到“国礼茶”的蜕变,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与群众增收互促共进的特色发展路。
针对县域茶产业分散经营、标准不一、品牌薄弱的痛点,麻栗坡县以“六联六共”为核心抓手,整合22家涉茶企业(合作社)的450余名茶行业职工,成立了农旅茶业产改联盟,推动形成资源共享、标准共制、品牌共建的产业生态。该联盟推行盟主企业牵头、部门支持推动、成员单位参与的机制,在组织联合中实现主体共融,在生产联动中坚守标准共守,在品牌联创中开拓市场,在技术联研中培育专业人才,在利益联结中抵御市场风险,在党建联建中压实发展责任,让曾经各自为政的茶企农户拧成发展合力。
针对茶叶产业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的问题,麻栗坡县精准搭建“茶叶特色+产改需求”培训体系,连续两年开展茶叶加工员、茶艺师、评茶员等专业培训4期,覆盖500余人次。创新“理论+实操+认证”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增设“千年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等特色课程,同步推行“训赛结合、以赛促技”机制,承办县级及滇桂黔跨区域茶业技能竞赛3场,吸引2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如今,107名初级茶叶加工员、31名中级评茶师组成的梯次人才队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动力,“师带徒”结对传技模式让先进工艺辐射20余个合作社,形成了良性发展闭环。
为了凝聚发展共识、拓宽市场空间,麻栗坡县农旅茶业产改联盟联动8家茶叶商家推出普惠活动,为职工提供专属折扣与茶艺体验福利,中秋国庆期间集中慰问22家产改联盟单位,持续增强职工获得感与归属感。在茶业行业协会设置风采展板与专家咨询站,通过新媒体平台推介千年茶王树资源与“老山严选”系列产品;在茶叶一条街打造可视化产业地图,清晰呈现各乡镇茶叶资源分布,让“职工爱产业、大众识好茶”的氛围日益浓厚。借助外交部帮扶资源,老山茶成功跻身“国礼目录”,亮相联合国总部,远销法国、阿联酋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享誉国际的“香茗名片”。
此外,麻栗坡县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8000余名茶农深度嵌入产业链,推行“保底收购+溢价分红”模式,使鲜叶收购价较市场价提高5%,茶农户均年增收2600元以上。4项团体标准全面实施,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24个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麻栗坡白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家企业的3个品牌入选“绿色云品”目录,实现从“无标准”到“高品质”的跨越。2025年上半年,麻栗坡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5亿元,较联盟成立前增长了一倍;茶旅融合业态带动餐饮、民宿收入增长10%,让古茶园成为边疆群众的“致富园”。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