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几声清脆的鸣叫,一群白色精灵如约降落在昆明大观公园的湖面,正式开启了2025年在大观公园的栖息时光。

“10月29日红嘴鸥开始在大观公园上空盘旋‘探路’,11月3日开始落下来停留。”大观公园护鸥志愿者范毅涛清晰地记得红嘴鸥今年到大观公园的日子。如约而至数千只“老朋友”开启新栖息季 范毅涛与红嘴鸥的缘分始于2014年。那会儿刚从部队转业到大观公园的他,发现游客对红嘴鸥“从哪来、到哪去、喜欢吃什么”充满疑问,便主动将红嘴鸥保护作为工作突破口。“驱动力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对公园工作的热爱。”从此,无论寒暑风雨,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护鸥一线。

“往年公园红嘴鸥数量稳定在3000-5000只,最多时达8000多只,它们早已是昆明的‘绿美名片’。”范毅涛介绍道。每一年,他和他的团队都像等待老朋友一样期盼着这群远方的“小客人”到来。这份如期的约定,大观公园已守护近40年。
为迎接红嘴鸥的到来,公园保护工作已同步启动。11月4日,身着红色小马甲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已经开始了日常巡逻。
多维守护十年投喂鸥粮超2万公斤

“从2014年至今,我们每年免费投喂的鸥粮都在2500公斤以上,最高时达5000多公斤。”除了鸥粮,志愿者还会自愿购买小鱼小虾、泥鳅螺蛳等,补充食物多样性。 据悉,红嘴鸥飞临后,公园的工作人员每日会及时清扫粪便并消毒,兼顾游客安全与红嘴鸥健康,一旦发现受伤的红嘴鸥,都会第一时间救助并移交森林公安。

这份守护离不开公园100多位工作人员的付出。观鸥季期间,每天除了5-6名专职志愿者穿红马甲巡逻,公园的行政人员、党员、安保、绿化、保洁人员等全员都化身护鸥志愿者,会引导市民游客文明观鸥、安全投喂。每年,大观公园还会围绕观鸥季,开展海鸥主题讲座、盆景展示、摄影展览、研学活动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守护好红嘴鸥,更能让市民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昆明‘生物多样性城市’的魅力,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品牌效益的统一。”
高位统筹全员行动谱写人鸥和谐篇章

作为观鸥核心地之一,滇池度假区统筹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指挥长、多部门协同联动的“观鸥季”服务保障工作指挥部,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立体化工作体系,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文明实践与城市治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昆明经验。

2024年,滇池度假区成立“观鸥季”专项志愿服务组,由党群工作部统筹,联合文旅集团、城管、公安、滇维安保公司等12家单位,制定《志愿者保障服务工作方案》及轮值表。每逢周末及节假日,都会派出志愿者在海埂大坝、海埂公园等观鸥核心区域开展交通疏导、文明劝导、急救帮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