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餐馆的王先生再也不用为了新店开业跑四五个部门,新生儿父母在线提交申请就能一次办好出生证、户口、医保等事项……这些变化正成为春城昆明政务服务的新常态。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近日公布,自2023年以来,昆明市累计创新推出11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市累计落地国家、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达165项,办件量突破254.6万件。这项改革不仅是一串串亮眼数字,更是融入市民生活的具体改变。
餐馆开业,告别“奔波记”
“真没想到,现在开餐馆这么方便!”在昆明市中心开了家特色餐厅的王先生感慨道。他回忆道,十年前开第一家店时,光是办手续就跑了市场监管、卫生、城管、消防等四五个部门,前后花了近一个月。
而这次新店开业,他在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一次性提交了所有材料。“5天就拿到了所有许可证,连户外招牌设置许可都一起办好了。”
王先生的经历正是昆明市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的生动写照。
过去,开办餐饮店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户外招牌设置许可、消防安全检查等事项时,只能单独办理,需要跑不同部门,分别填写和提交申请材料。
如今,这些关联事项被整合成“一件事”,申请材料从30份减至8份,办理时限从原来的21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
新生儿出生,父母“零跑腿”
对于刚迎来二胎的刘女士夫妇来说,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生第一胎时,我们要跑医院拿出生证明,再去派出所上户口,然后到医保局办医保,前后跑了好几个地方,花了差不多一个月。”刘女士说,“这次只需在线提交申请就一次性全办好了,真是太省心了。”
这一改变得益于昆明市将《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出生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8个事项集成办理。
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互通,新生儿母亲只需登录云南政务服务网或者“一部手机办事通”“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选择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在线提交申请,后续事项全部由部门之间协同办理,实现了从“奔波多个部门”到“一次都不用跑”的转变。
企业办事,体验“加速度”
云南某物流公司负责人张先生最近办理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深切感受到了政务服务“加速度”。
“上午在窗口提交申请,下午就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连银行账户变更、税务登记变更、社保登记变更都同步办好了。”张先生说,“这在以前至少要跑四五个部门,花上一周时间。”
更让张先生惊喜的是,政务服务中心还主动提供了人才招聘、融资对接等增值服务。“这不仅仅是办事方便了,更是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
基层创新,服务“零距离”
在昆明市各个县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正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落地生根。
五华区持续优化“政务+金融”协同服务机制,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盘龙区探索“政务外送”服务新路径,通过将楼宇、商圈、社区打造为前沿服务阵地,构建“需求精准对接、服务主动供给、效能持续提升”的楼宇服务新生态。
西山区组建“小西快办”导办团,提供“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特事可上门、急事可陪伴”的帮办代办服务。
石林县圭山镇创新“农文旅+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与本地特色文旅资源有机融合,实现经济、文化与社会服务的多元共赢。这些基层创新的暖心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有温度。
数字赋能,办事“更聪明”
“现在办事越来越‘聪明’了。”刚办完社保卡相关业务的市民李女士笑着说,“很多信息都不用重复填写,系统自动就带出来了。”
昆明市依托全省政务服务平台,推动2733个申请材料关联393类电子证照,重点对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使用频率高的证照进行共享复用。目前,实现466个事项和场景电子证照共享应用,企业和群众办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AI智慧政务数智人“春晓”,构建起覆盖治安、交管、出入境、户政等7大类180项政务服务的智能体系。昆明市云上政务大厅实现事项办理远程“面对面”、贴心“手把手”视频教办帮办,累计服务企业和群众1221人次。“明白办”,让群众“看得懂、查得准、学得会、办得成”。
昆明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办”转变,正成为春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注脚。
云南网记者 赵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