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南凤庆:古树新枝,在保护与传承中续写千年茶香传奇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9日 22:31:00  来源: 云南网

  云雾缭绕的哀牢山脉深处,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的山岗上,一株3200年树龄的古茶树静静伫立。它高逾10米,树冠如伞撑开,根径粗达1.84米,历经三千年风霜洗礼,依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就是被当地村民奉为“千年茶魂”的“锦秀茶尊”,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古老、最粗壮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更是凤庆茶脉绵延、茶乡振兴的鲜活见证。

  “锦秀茶尊”绝非孤木独芳。在它周边,数十棵千年古茶树错落分布,800多株直径超50厘米的挂牌保护古茶树相拥成林。整个小湾镇,3000多亩古茶园隐匿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深山,这些历经朝代更迭、气候变迁的古茶树,根系深扎沃土,枝叶直指苍穹,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活化石”,更孕育出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的优质茶叶——富含茶多酚与氨基酸的古树茶鲜叶,是高端茶饮的珍贵原料,每一片都承载着山河的灵秀与时光的沉淀。

  2015年,“锦秀茶尊”凭借得天独厚的体量与树龄,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摘得“中国最大古茶树”桂冠,成为凤庆一张闪亮的生态文化名片。

  “每一口古树茶汤,都藏着千年的故事。”老茶农的话语里满是敬畏。古茶树是濮人种茶历史的见证者,是茶马古道兴衰的记录者,更是世代茶农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载体。

  随着“锦秀茶尊”的声名远播,古茶树保护成为小湾镇发展的核心课题。为守护这份自然与历史的馈赠,当地专门成立古茶树保护专班,对千年古茶树实行“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通过围栏防护、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为古茶树筑牢健康屏障。

  “保护不是封存,是让千年茶魂焕发新生。”小湾镇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坚持生态育茶、科技护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引导茶农实行保护性采摘,让“养好茶、采好茶”成为共识。科学管护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古茶树鲜叶价格从每公斤30多元飙升至最高1700元,成品茶价格也从每公斤200多元涨至2400多元,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

  “以前只当是老古树,现在才懂这是‘金枝玉叶’。我们像照顾长辈一样护着它,它也用好茶回报我们。”家有两棵古茶树的李大哥笑着说,黝黑的脸上写满满足。

  保护为了传承,传承需靠创新。小湾镇以“茶旅融合”为抓手,让千年古茶走出深山,连接市场。围绕“锦秀茶尊”核心区,当地完善基础设施,建成观景平台与游客中心,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有一种茶旅叫锦秀”乡村旅居品牌,推出茶山探秘、茶园体验、香茗品鉴、茶礼研学等特色项目,搭配热闹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无数爱茶之人慕名而来。

  如今的锦秀村,硬化道路蜿蜒穿梭于茶园与村落之间,古茶树与新茶田相映成趣。合作社里,茶农们统一管护、规范加工;直播间内,返乡年轻人对着镜头推介古树茶,让茶香通过网络飘向全国各地。古老村庄因茶焕新,千年茶尊因旅扬名,一幅“茶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既要让古茶树‘活下来’,更要让它们‘活出精彩’。”锦秀村党总支书记毕季伟的话语掷地有声。

  群山环抱中,“锦秀茶尊”的枝叶在风中轻摇,仿佛在回应这方水土的守护与期盼。小湾镇用行动证明,守护古茶树,就是守护文化根脉,就是守护发展希望。在这条茶香弥漫的振兴路上,千年古茶正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璀璨传奇。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张艺璇

责任编辑:何宣颖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