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勐海曼袄村:家门口的幸福变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0日 11:00:26  来源: 勐海发布

  原标题:【贯彻全会精神 云岭一线见闻】曼袄村:家门口的幸福变迁

  清晨的阳光穿透傣族竹楼的雕花窗棂,洒在曼袄村平整的柏油路上。68岁波涛岩甩提着竹筐,在彩虹步道旁的茶园里忙碌;水库栈道上,年轻人的晨跑身影充满活力;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笑声。“从前哪敢想,咱村能有这般模样!”老人的话语里,满是对家乡变迁的欣慰与自豪。

  曼袄村的蝶变,始于2021年一场由村党总支牵头的“拆墙行动”。彼时的村寨,家家户户高墙林立,村内道路狭窄逼仄,会车避让成难题,村容村貌与乡村发展需求格格不入。受“千万工程”先进理念启发,村党总支率先行动,组织党员代表团赴全州旅游示范村考察学习,带回了“敞亮庭院聚人心,生态宜居促发展”的新思路。

曼袄村拆除围墙前后对比

  党员带头作表率,村支书岩应第一个拆除自家矗立数十年的院墙。看着拆墙后敞亮通透的庭院,村民们逐渐打消顾虑,主动加入改造行列。短短两个月,斑驳旧墙陆续拆除,杂乱角落种上了三角梅与凤尾竹,村内道路拓宽硬化,阳光与清风畅行村寨每个角落。

  2024年,沪滇协作项目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相继落地,为曼袄村颜值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停车场、联排餐厅拔地而起,村内土路升级为平整柏油路。依水库而建的彩虹步道蜿蜒穿梭于茶园竹林间,将闲置水库与茶地盘活成风景线。如今的曼袄村,竹楼错落有致,花草相映成趣,昔日封闭的小村寨,已然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曼袄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村党总支牵头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将新建的停车场、联排餐厅打包出租,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打造曼袄集市、星空民族美食街等特色项目。“三元”米线、香气扑鼻的傣味烧烤、手工精制的傣锦饰品,一个个特色摊位前人头攒动;“周末大赶摆”“勐海之夜”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村寨夜晚热闹非凡,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集体增收的红利,实实在在落到了村民口袋里。村企联动开发的和平医院、学府幼儿园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0余万元分红。泼水节期间,村民人均可领取分红6000余元,这在曾经以单一农业种植为主的曼袄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过去靠种茶叶谋生,一年忙到头也存不下多少钱。”村民岩温感慨道,如今集体产业蓬勃发展,仅2024年集市与美食街项目就为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逾1000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钱,这样的好日子以前盼都盼不来。”这是曼袄村民最真切的心声。围墙拆除后,宽敞明亮的庭院成为创业新空间,村党总支引领党员带头探索庭院经济。村支部书记刀琼与亲戚合伙打造的傣家小院“香丽曼傣”,凭借地道傣味与雅致环境广受青睐,开业后连续20余天座无虚席。村民创业热情被充分激发,大家纷纷盘活自家庭院,5家特色傣家小院陆续涌现。星空美食街、曼袄集市的运营,直接提供120个就业岗位,涵盖摊位管理、卫生保洁、餐饮服务等领域,让村里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妇女主任玉罕应在集市经营的“童年米线”摊位人气爆棚,日均收入近1500元,周末更是翻倍;曾在外打工的岩罕,如今返乡负责停车场管理,不仅工资稳定,还能悉心照料家中老小。

  如今的曼袄村,柏油路通到家门口,特色产业红红火火,村民就业增收有保障,这份家门口的幸福,酝酿出绵长、厚重的甜,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鲜活而温暖的风景。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