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王璐瑶)元阳“四素同构”系统保护,解锁和谐共生“新密码”;东川区“四措破局”开新路,谱写“聚绿成金”新篇章;孟连县执笔增绿绘边陲,共绘两山新画卷……
11月20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一批)》(以下简称《案例》)和《高原湖泊流域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DB53/T 1404-2025)》(以下简称《规范》),系统展示我省在生态环境领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探索与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关工作。
当天,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洪俊辉深入介绍了《案例》的编制背景和过程,并详细阐述了包括“元阳密码”“东川篇章”“孟连画卷”“勐海招牌”等13个典型案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以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等。洪俊辉表示,这些成功的案例涵盖了“聚绿成金”和“借绿生金”等“两山”转化路径,并创新性地发展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复合产业模式,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范本。
“作为云南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规范》构建了‘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价值’双评价核算体系,增设多项反映云南高原湖泊特色的核算指标,实现参数本地化与技术创新。”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异晖向记者介绍,《规范》由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完成,是云南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之一。他表示,《规范》的发布实施,为全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南,为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绿色投融资等提供了基础支撑,也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高原湖泊核算工作贡献了样板,对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赢,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具有重要意义。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领导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探索创新和总结提炼生态环境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推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