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霓虹烟火照夜街 广南千年句町文化点亮云南新“夜”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2日 10:01:23  来源: 昆明信息港

  原标题:霓虹烟火照夜街 广南千年句町文化点亮云南新“夜”态

  初冬的广南,夜色来得格外温柔。680米长的句町夜花街在霓虹点缀下蜿蜒如一条流光溢彩的河流,串联起莲湖公园与北城门,也串联起广南的千年历史与当下繁华。11月21日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直播活动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句町夜花街举行。

  这场直播活动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盛宴,更是广南探索夜经济、促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从壮乡拦门酒到开街亮灯仪式,从挂红鸡蛋到接绣花福袋,从铜鼓舞的古老节奏到现代法治园丁的普法宣传,穿越千年感受句町古国的烟火气息,广南正以独特的方式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广南县夜花街夜景。 吴伟 摄

  当晚,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中国网、中新社、云新闻客户端、云南网、昆明信息港、昆明广播电视台、开屏新闻、都市时报、掌上春城等20余家网络媒体在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微信视频号及自有客户端等同时直播,话题#点亮云南新“夜”态 热度不减,点击量持续增长。

广南县夜花街夜景。 吴伟 摄

  文化寻根:从龙潭传说到城市烟火

  夜花街的起源,可追溯到广南县九龙山脚下的者兔乡者报村。那里一个出水洞常年流淌的清泉,滋养着下游的壮族人民,每逢农历三月属鼠或属马日,传说中的龙子龙女会来到凡间寻找伴侣,未婚男女青年也来此寻找爱情,为感谢水龙王、祈求丰收,附近村民聚集在龙潭边赶“夜花街”。这一古老习俗如今在县城中的夜花街中繁荣发展,成为广南特色夜市经济和民族文化融合的象征,目前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南县句町夜花街业态涵盖特色餐饮、品牌烘焙、精品百货、民族服装、非遗手工、名优特产、儿童游乐、生活服务等,满足“吃、喝、玩、乐、购”的全天候一体化商业需求,各类特色活动让游客真实体验“白天游景区,晚上赶花街”的特色之旅,切实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直播镜头里,壮乡拦门酒和挂红鸡蛋的迎客仪式正在上演。“这是广南壮族特有的迎客方式,寓意欢迎贵客到来、祝福平安健康。”工作人员向游客解释。游客们接过的福袋设计别具匠心,融合了广南三张名片:世外桃源坝美景区出水洞口、千年铜鼓文化和千年壮乡文化,采用壮布和刺绣制作完成。

  古今融合:夜花街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步入夜花街,仿佛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句《桃花源记》的描绘,恰是夜花街入口处的真实写照。粉色系为主的景致既呼应桃源雅韵,更寓意游客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句町夜花街是一座鲜活立体的活态博物馆,街区内的打卡装置,将坝美世外桃源的灵秀、广南土司衙署的古朴、壮族铜鼓的厚重、八宝贡米稻作文化的鲜活等地方元素具象呈现。

  在土司衙署复建区域,一位古装先生正带领小学生朗诵《三字经》,重现古代私塾授课场景。不远处,文笔塔下古筝弹奏声声入耳,文学与韵律在此完美结合。

  活态博物广场正中,悬挂着博物馆馆藏1:1复刻的壮族铜鼓,对面铜鼓墙与之呼应,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彝族铜鼓舞正在这里表演,古朴纹饰尽显壮乡文化底蕴。

  在夜市的法律咨询点,广南县创新“直播普法”“网红普法”模式,组织政法部门与当地“自媒体达人”一同开展线下宣传、线上直播活动,通过案例宣讲、互动答疑等形式,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罗平警方”“麒麟警方”等政务新媒体账号运营人员也客串到本次直播阵营中,他们与主播互动、回应网友提问,并现场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的科普,为“云端夜游”增添了民生温度,进一步丰富了传播层次。

  烟火经济: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地图打卡点,助农达人“黄跑跑”黄跃盛正在他的直播平台上带货广南十八个乡镇的农特产品。作为八宝镇坝哈村委会的村支书,他凭借“愿帮忙,能帮忙”的心态,帮助许多农户打开了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不仅推广了广南的八宝米、三七、石斛等特产,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歌圩舞台上,壮族山歌与流行旋律碰撞、传统民俗与现代演绎结合,多元文化形式适配各年龄段审美。《句町神韵》《金戈镇句町》《铜鼓声声沐心田》等节目轮番上演,为民族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在非遗集市,游客们使用福袋中的“花街币”进行以物易物,沉浸式体验古老交易方式的乐趣。花糯饭、煎粽子、甜米酒汤圆、苏子团、油炸糖果、炒板栗、煮花生、高峰牛肉串等广南特色小吃香气四溢。

  广南县通过打造句町夜花街,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夜间体验,更切实拉动了消费。晚风轻拂句町夜花街,铜鼓声渐远,但夜市的人间烟火依然袅袅升腾。壮族大娘编织的手工绣片在霓虹灯下泛着柔和光泽,孩子们品尝花糯饭时的笑声回荡在古城街巷。

  古老非遗正从博物馆走入市井烟火,成为民众实实在在的收入,也照亮了广南乡村振兴的前行道路。这条680米的夜花街,不仅点亮了广南的夜晚,更点亮了云南新“夜”态的无限可能。(记者 俞逍)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