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典型丨李云海:当致富“领头雁” 做群众“贴心人”
宽敞的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墙上铺满彩绘、门前种着绿树、院内摆着花盆。傍晚时分,村民纷纷来到广场,伴随节奏强烈的配乐响起,大家踏歌而舞、纵情欢跳,孩子在场边尽情玩耍,欢声笑语不断……这是仁和镇新源村的新风貌。谈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大家无不称赞他们的“领头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云海。

“6541”机制激活党员“一池春水”
2016年,因观音岩水电站建设,新田和汇源两个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涉及整体搬迁至仁和镇镇政府附近,成立新源村委会。库区移民的搬迁,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转移,更是一次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重构。在这个关键时刻,年富力强的彝族汉子李云海在群众拥护和组织推荐下,毅然挑起了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云海深知,要让移民搬迁后落地生根,生产生活走上正轨,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总支。上任以来,他便积极加强党总支班子建设,每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他注重团结班子成员,充分发扬民主,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营造了团结协作、齐心干事的良好氛围。党总支建设好了,党员更是关键。他创新推行“六岗五认四评一积分”的“6541”管理机制,通过设立政策宣传、产业发展、矛盾调处等岗位,让全村23名党员在各项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带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党员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成为推动新源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明确了岗位,有了责任,事情做起来更有方向和目标。”党员王金永说,他负责政策宣传岗,现在每天都会通过村组微信群向村民宣传最新政策。这一机制的实施,真正让党员作用发挥有了平台、考核有了依据、先进有了标准。
在李云海的带领下,新源村2018年评为永胜县基层党建示范点;2019年度被评为丽江先锋示范点;2020年永胜县政法委授予“平安村”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县级美丽村庄;2021至2023年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

“1231”工作法巧解移民“千千结”
面对移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产处置、土地分配等“硬骨头”,在规范运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李云海积极探索推行“一提两议三审一决议”的“1231”工作机制,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该村累计投入5千多万元实施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项目,完成350户移民三通一平建设。投资2900多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农田灌溉水渠及光伏提灌站建设。这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移民群众产业发展难的瓶颈,推动了库区产业发展。

“我们大力推行‘333'矛盾化解法,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干部包组,党员及志愿服务队伍包户的工作措施,建立网格化排查、专业化调解、法治化引导的矛盾调处体系,形成多网合一的管理机制,对基本网格员负责内的每一名群众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全方位跟综服务,让每一个呼声都有人倾听,每一件事项都有人落实。”李云海介绍说,2025年以来,新源村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起,化解率达10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全面振兴”托举移民群众“幸福梦”
“要让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关键要靠产业。”李云海带领村委会创新提出“三资”分配新思路,将新源村400亩配置土地打包招租,成立合作社,打造示范基地,为群众创收45万元,并创造岗位。引导移民发展芒果产业,通过免费培训、“以奖代补”调动积极性,带动全村60%的农户种植芒果,其中80多户种植面积超过50亩,户均年增收超10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移民后扶资金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门面出租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初步实现移民“搬得出、能致富、能发展”目标,让群众享受到了党建和创新发展成果,得到了实惠。

“这么多年来,我们遇到什么急事难事,总是找李书记,大事小情只要跟他一说,他都会尽心尽力的帮我们解决。”河门口小组村民夜学良对李云海满是钦佩。2018年,在李云海的发动下,夜学良开始种植芒果,之后他家兄弟二人承包了村里的部分土地种植释迦果,现在每年20多亩芒果和40多亩释迦果收益十分可观,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群众钱袋子鼓了,民生保障也要跟上。村党总支倡议并牵头组织成立“新源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开展义务清扫街道巷道、美化绿化移民安置区、环境卫生治理,以及帮助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等工作。村里建立了环境卫生包户责任制,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修改完善《新源村村规民约》、制定《新源村“人居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实行人居环境“红黑榜”评议制度与“爱心超市”有机结合,“以小见大”推动移风易俗长治长效。另外,还建立优秀学子奖励制度,对困难老党员以及困难群众进行扶持和慰问,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送医疗保险……一桩桩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温暖着移民群众的心。

如今,走在仁和镇新源村整洁的村道中,一个个“小花园”中绿意盎然,小景小品清新别致,院里的“小菜园”瓜果蔬菜种类繁多、鲜嫩欲滴,远处江边的芒果、释迦果果园果实累累,尽显农家生活的丰富与美好。宽阔秀丽的仁和广场,水、电、公用设施和娱乐设备完善,每晚的打跳交流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固定节目,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群众的认可,就是我们共产党员最大的动力。”这是李云海常说的一句话。从村委会的普通干事到党总支书记,8年如一日的乡土坚守,诠释了一名一线党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在他的带领下,新源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新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绘就着一幅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记者 万剑锋 杨鹏程 通讯员 张红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