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联建聚合力 产业兴乡村 招远大户陈家村片区化振兴的实践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3日 17:51:40  来源: 闪电新闻

原标题: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联建聚合力 产业兴乡村 招远大户陈家村片区化振兴的实践答卷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团沿着拓宽后的柏油路走进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乡村振兴片区,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连片的果园、专业的赛道相映成趣。这片由13个村联建而成的区域,正用蓬勃的生机诠释着片区化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更书写着从“一村富”到“一片富”的跨越篇章。

大户陈家村片区,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谁能想到,这幅兴旺图景的底色,十年前还是一片荒山薄岭。“原来这13个村是穷地方,经过这4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推进乡村振兴,这里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好地方。”站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松海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片区的蝶变,始于打破村域壁垒的跨村联建,而这一切的核心支撑,是“跨村联建党委”带来的组织保障。在陈松海看来,这种联建绝非“虚架子”:“我们跨村联建是虚是实?坦诚地说,13个村能走到一起,核心是利益联结。”依托跨村联建党委,片区整合13个村资源形成“大户新村”发展格局,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兴。近十年来,片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共建等方式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曾经分散的村落“扭”成牢不可破的发展共同体。原本各为生计奔波的村民,如今成了产业链上的“合伙人”。大户陈家村的成功,不仅是产业的成功,更是组织机制的成功。

联建聚起合力,产业撑起根基。片区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农业+体育+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这里不仅是果园,还是赛场、景区、课堂。体育产业的崛起成为最亮眼的名片。“我们从2019年开始建设第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山地自行车赛道,2023年起正式承接国家级赛事。”大户陈家体育负责人陈伟卫介绍,依托专业赛道资源,片区不仅承办了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公开赛等高端赛事,还举办了上百场农民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周边30万人参与全民健身。

专业赛事的引流效应持续释放,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同步发展,如今,片区已打造出YOLO山野运动乐园、各类国标自行车赛道和训练基地、新于里民宿等新业态,真正实现了“一片区一主题、一村一品”。

产业兴则乡村兴。除了体育产业,金岭镇还以大户陈家村为核心,通过“党建联合体”推动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文旅项目连片发展。万吨收储中心、区块链溯源系统等项目的落地,使片区农业产值提升15%,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40%。而数字乡村平台更打通了智慧养老、远程医疗等公共服务,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每位村民。

从“分散薄弱”到“抱团发展”,从“穷乡僻壤”到“宜居宜业”,大户陈家村片区用跨村联建的实践打破了乡村发展的地域限制,以特色产业为引擎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村容变化、摸得着的民生幸福。

闪电新闻记者 耿琰 王欣雨 报道(耿琰 王欣雨)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