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红河)野生苏铁植物保护工作交流会上获悉,仅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河苏铁,野生种群数量已从31年前的不足千株增长至1368株,根据目前科考和对其中61株地径较大植株的鉴定结果,均为树龄超500年的植株,更有4株树龄超3000年,系国内已知树龄最大的苏铁个体。

“从现有资料看,这4株红河苏铁是当前国内已知树龄最大的苏铁,它们扎根红河,见证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保护成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健介绍,红河苏铁作为中国特有物种,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古气候变迁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其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离不开红河长期以来的科学守护。

近年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构建起全方位保护体系,管护人员走遍保护区的山岗沟壑,开展常态化巡护监测,严厉打击非法采伐、破坏栖息地等行为。“我们还联合各大科研院所,集智攻克种子萌发率低、幼苗培育难等技术瓶颈,建立红河苏铁基因库和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幼苗并实施人工回归。”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个旧管护所所长李文清说,目前,保护区工作人员已成功回归2557株幼苗,让“植物活化石”在原生地重焕生机。
云南网记者 黄翘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