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胡晓蓉)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以线下+线上方式,邀请国内和省内外交外事管理、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能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对“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生态安全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成果开展验收评审。

按照《云南省加强周边生态安全合作行动方案》,2025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合作,聚焦跨境大气污染传输问题,以边境地区秸秆综合利用为切口开展研究和示范,努力提升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合作能力。
据了解,项目已经按计划完成以下活动:一是对云南省与周边国家接壤的保山、德宏、临沧、普洱及西双版纳5地开展实地工作和案例研究,整理汇编云南省秸秆综合利用的优秀案例;二是从边境地区气候条件、地理地貌和农业种植的实际因素出发,借鉴国际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并结合周边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总结技术路线和实践经验,编制《边境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指南》,推动秸秆综合循环利用;三是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与老挝和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开展空气自动连续监测试点示范,完成沿边境线10套站点安装调试;并协助向老挝丰沙里省捐赠2套设备;四是支持云南省参加生态环境部2025年“澜湄周”“绿色澜湄计划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区域生态气候安全对话”,分享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成果。产出成果《云南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合作及秸秆循环利用调研报告》《云南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气候适应性秸秆循环利用优秀案例汇编》和《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指南——秸秆循环利用与空气质量提升》提交验收专家组审阅。
验收会上,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项目负责人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情况,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项目经理详细汇报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具体内容。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设计体现了国家对外战略和周边战略的重要性,技术方案科学合理,成果丰富。项目团队下沉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大气污染调查研究,识别秸秆适应气候变化利用的典型实用案例,获得大量一手资料,编写高质量报告,为云南省开展与周边国家生态安全合作提供科学支撑。项目成果报告达到项目合同及研究大纲相关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