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熊强 李星佺)“这个是哪样东西?”“救生设备嘛。”“么,还高级呢嘛。”
7月18日下午,昆明市昌源中路和科医路交叉口,一个“小红帽”吸引了往来行人的目光。它有一顶红色的帽子,肚子里装有救生衣、救生圈和绳梯;额头上醒目地标注“救生设施”四个字,腰间还写有管理单位五华区水务(滇管)局和联系电话。
“这两天才有呢。”附近居民李飒对记者说。“这个东西好,有人落水救援就方便安全了。”
原来,这个“小红帽”是一个救生设备亭,由昆明市五华区水务(滇管)局安装。目前,该局已在盘龙江油管桥旁等8个地点设置,旨在为落水者和救援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大保障。
网友建议变政府行动
去年6月5日,贵州小伙王加勇在昆明盘龙江救轻生女子献出生命。网友纷纷点赞见义勇为的行为,与此同时也在思考:“如果盘龙江沿岸设置有救生设备,有些悲剧或许不会发生。”
对于网友的建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非常重视。记者了解到,该局迅速拟定了《滇池流域河道救生设施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7年6月19日,《方案》获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长制办公室批准并正式下发。
昆明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盘龙江因不属于内航河道,暂无相关救生设施管理条例,所以其参照香港、杭州、深圳等地对于河道救生设施设置办法,拟在盘龙江行人、桥梁和车辆较多或有近水平台的河段每隔200米左右两岸就安置1套救生设备。同时建议建立落水救援机制,由公安局水务分局牵头,让各个河段所属区域的城管、街道负责人来负责指挥实施救援,及时挽救落水者生命安全。
8个地点已设置救生设施
按照《方案》,滇池流域河道将优先在人流密集的重要区域设置救生设施,其他河段则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公共活动需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实施。
这些设施将沿堤岸线在栏杆或岸线位置,以平均每200米的间距设置,包括救生爬梯1座及救生圈和救生绳各1套;在亲水平台或沿岸下江梯级,加装救生圈和救生绳2套。有栏杆的河岸,将安装在栏杆外缘处,无栏杆的将直接架立安放在岸边,或委托附近商家、企业保管;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安放在公安视频监控范围内。
据了解,目前五华区水务(滇管)局已在盘龙江油管桥旁、圆通大桥旁、桃源广场木桥桥头、金牛广场旁,大观河环西桥旁、西边小河春城小学校门口、红旗小学校门口以及新运粮河大石桥桥头8个地点设置救生设备亭。下步将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改良,比如扫码开锁或不再设置锁具,以方便实施救援。
相关链接:
昆明盘龙江畔该不该设救生设施 引网友热议
//society.yunnan.cn/html/2018-03/14/content_5121302.htm
王加勇等获“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
//www.yunnan.cn/sxzz/html/2017-06/30/content_4870835.htm